学前教育是否必要?倘若答案肯定,政府如何确保其公平,又如何将其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学前教育是什么?如何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实现其“科学化”,阻止其“小学化”?——随着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无论东方西方,穷国富国,上述这些让年轻父母魂牵梦萦、让教育专家伤透脑筋的问题,至今仍然需要面对来自整个世界的追问。
学前教育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心智发育健康水平,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在社会上的成功度。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哈吉·柴提博士在近期一项研究成果中宣称。他在针对12000名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田纳西州出生的孩子的跟踪研究表明,当这些孩子到了而立之年时,幼年接受过优秀启蒙教育的人都毫无例外地获得了更好的社会和经济地位。这说明什么?说明学前教育必不可少。
谁能说学前教育不是儿童的一项权利,不是全民教育的基石,不是改变生活质量的前提,不是消除贫困的保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博士指出:“如果一个儿童在早期没有受到激励去学习和参与,他或者她成年后很可能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失败。社会越晚干预家境有问题的儿童,将来就会花费越多精力去矫治。政府必须意识到幼儿早期教育对促进平等和提供劳动技能方面的重要意义。”如此看来,学前教育不仅重要,而且是政府应当承担的一项重大责任。
客观而言,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开始对学前教育投入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全球学前教育最基本的问题仍未解决:无论是穷国还是富国,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足够的公立幼儿园,入园难仍然是全球通病。显而易见,如果政府不能提供让所有孩子都能进入公立幼儿园的法律保障机制,那么学前教育就不可能公平,其社会公共事业的法律地位也就无法得到保证。理论上讲,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世界各国政府都应当开设足够的公立幼儿园,有了幼儿园的平等,才会有真正的社会平等。
那么,怎样的学前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如何教导孩子才能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才能为他们日后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才是学前教育的重中之重。学前教育到底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调查显示,中国幼儿园关注的重点是识字和算术;澳大利亚幼儿园看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体能;美国幼儿园则把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放在首位;法国幼儿园则开设了读书、写字、计算、归纳、推理等各种课程。
识文断字、计算推理也许的确是开发儿童智力、训练儿童思考力记忆力的有效方式,但是游戏、劳动、交往等行为或许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协调和组织能力。提前学习学校课程也许可以帮助孩子早些适应小学生活,但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状态或许才会更好地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纯真天性。究竟该如何是好呢?全世界的教育专家争论不休,父母们纠结难安——关于教育,这个时代提供更多的选择,也带来更多的焦虑。(本报记者 汪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