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6日 星期日

    中美两国需要继续深化文化交流

    ——“第二届中美文化论坛”述评(下)

    作者:贾磊磊 《光明日报》( 2011年01月16日 08版)

        在跨文化交流中,对于一个国家的形象与文化认知是极其重要的内容。由于“国家形象具有政治功能、外交功能和商业功能,对全球化时代的国家政治、外交与商业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它也成为第二届中美文化论坛的重要主题。美国耶鲁大学斯特林历史系教授乔纳森·斯宾塞认为,对一个国家形象的认同及其跨文化关系的建立,实际上会受到初遇这个国家时的历史状况的影响。过去美国人经常以消极的观点来看待中国。如今,美国对中国的认可和尊重,承认中国现已成为一个强大的贸易合作伙伴,这样的景象可能其他国家的人以前曾见到过,而美国人之前却不太有这样的经历。所以,不同的国家选择了不同的方式看待中国,是由于它们不同的历史起点所决定的。

        中西文化艺术的相似与相异一直是跨文化研究领域的主要议题,此前中外学者发表过诸多的论述,在这届中美文化论坛上,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艺术系的多恩·荷·德尔班科教授强调,西方艺术和文化以人物画像为主,而与此相反,我们看到中国的艺术和文化以自然为中心。在两个艺术传统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惊人的相似性和重叠。我们可能会说,这是有关自然的绘画,那是有关人物的绘画,但是归根结底,它们的落脚点都是艺术家的自画像。所以,人们可以看到在东西方传统中有着相似的进化过程。

        在谈到中西文化的交融时,亨利·亚当斯指出,英语与中文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来源于不同的语系。我们要明白我们以语言描绘两种不同的社会。为了相互了解,我们需要超越互不熟悉的思考和语言的界限。我希望能够通过讨论、考虑到这些事实。我们代表纽约的不同职业者,画家、书法家、雕塑家、建筑家、音乐家,以及其他专家表达看法。中国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现代艺术的主要推动力。

        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是跨文化研究的核心命题。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不可能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单独完成,需要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系统、不同文化理念的点燃与嫁接。而文明的融合,首先需要文化沟通。文化沟通不仅是文明人的礼仪,而且是文明人的智慧和生存方式。

        跨文化研究的成果表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互动时,最明显的差异,乃在于无法共享符号系统,甚至还会赋予相同的符号相同的意义。这种异质性是跨文化沟通的最大障碍。”所以,如何实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相互认同,克服跨文化交流中的理解误差,是保护和发展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保证。在多元化的文化语境中,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接纳、相互融合,有赖于各自对文化的正确理解,特别是对于那些相对陌生、相对隔膜的文化,更需要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对话,现在不能把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一种相互猜忌、相互误读的基础上,更不能够把文化矛盾建立在一种理解的误差上,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在文化交流中,应该尽量消除理解的误差,避免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产生意义的偏移,进而消除不必要的对抗与冲突。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