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走进江苏昆山一个机关单位,都会发现《物联网 生产力的变革》、《科技创新与产业集聚发展研究》等书籍放在办公桌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书对于消除‘知识恐慌’很有帮助”。
以思想转型带动昆山全面转型
“学习成为转型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认为,只有不断学习、积累知识,才能拥有驾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才有创新发展的思想源泉。这一点,昆山人“很有发言权”。
早在2006年,昆山踏上了转型升级的征途。时值昆山各项经济指标以30%的“加速度”飙升,而领导层却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冷静:现有的发展模式下,这样的高速增长难以为继。当年,昆山实施了“自主创新、自我创业、自创品牌”的“三自”工程。一个明显的转变是,在招商引资上,对项目不再一味求大,而强调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2007年,昆山批准外资项目数量同比下降11.5%,但单个项目投资额却同比增长30%。
实践证明,早转早主动早受益:一大批优质项目为昆山撑起了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保护伞”。2009年,昆山进出口总额实现逆势增长0.8%,在全国外贸重镇中率先“转正”。2010年,昆山全年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2100亿元,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突破2000亿元。
“面向‘十二五’,我们也一直在问自己,GDP增加了,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科技创新能力有无提升?城市变大了,生活环境是不是更好?老百姓有没有得到更多实惠?”在不停的追问中,昆山的决策层形成一个共识:改革开放前30年,昆山的经济建设发展很快,但经济“一枝独秀”并不能解决其他方面“短腿”造成的发展难题。“要实现新发展,必须转型”。
从经济发展“一枝独秀”到“全面转型”,昆山将迎来发展理念、发展路径的一次质的飞跃。而在张国华看来,昆山要成功实现这一“转身”,学习至关重要。“只有大胆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丰富和创新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式,在学习中提高自己,以利于指导昆山发展”。
打造科学长效的学习机制
从“学习”到“学习型”,增一字,多几重涵义。昆山摸索总结出一套优化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科学方法,形成了鲜明的昆山特色。“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昆山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始终把握实践导向。”昆山机关工委书记陈建林说,通过课题立项、深入调查、撰写报告等流程,昆山每年推出一批围绕科学发展,紧扣工作实际,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应用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献计献策,实现“昆山之路”从实践上的率先走向理论研究上的领先。
作为经济国际化的新兴工商城市,如何进一步用国际化视野谋划转型?去年2月,该市25名领导干部到美国杜克大学问道求学。16场次课堂授课和现场教学如同16次“头脑风暴”,云计算、分子经济、创新集群等新概念不断冲击学员们的头脑。学成归来,25名学员都写下了深度思考。
围绕加快昆山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昆山深入开展“科学发展大家谈”、“解放思想大讨论”等活动。去年6月,《昆山特色价值观市民读本》首发,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提炼出“共谋科学发展,同创昆山之路;共建和谐家园,同享全面小康”的区域性特色价值观,成为昆山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
带着问题学习,破解了“本领危机”,也激发了党员干部学习的内生动力,让学习活动深入人心。去年10月27日,昆山正式启动了基层党委(党组)学习品牌创建活动,昆山检察院是其中的佼佼者,该院创立的“双桥法学社”,已成为江苏乃至全国的知名学习品牌。
昆山还制定了《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规划(2010-2012年)》,从主动化、制度化、常态化等十个方面强化学习,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放思想的源动力,转化为推动创新和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形成了科学长效的学习机制。
用科学发展的成果检验学习成果
学习力提升发展力。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好学的昆山人已经享受到了“学习红利”,各种学习成果正在转化为科学发展推动力,为昆山实现转型升级、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强大软实力。
去年5月初,联合国副秘书长兼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访问昆山,向张国华发问:“作为外贸重镇,昆山去年为什么能安然度过危机,实现逆势增长?”张国华笑指办公桌上一本书说:“我向昆山干部们推荐了保尔森的一本书《峭壁边缘》。”这是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拯救世界金融之路”的回忆录,现在昆山的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人手一册。“我们站在峭壁边缘,只有提前谋划、早作准备,才能从容应对。”张国华说。
俗语说“大树底下不长草”,可是昆山人却破了这个俗语:在大上海底下依然发展起了现代服务业。昆山选择紧靠上海的花桥地区建立国际商务城,尤其是呼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进金融BPO产业基地建设,引进了法国凯捷和国内中金数据、华道数据等一批著名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金融BPO产业链,“世界办公室”初露雏型。
梁子才,小核酸领域的第一个国家863重点项目主持人,目前国内小核酸主要研究力量中的领军人物。曾有包括直辖市开发区在内的全国多家开发区,都以优厚条件与资金吸引他前往创业,但他最终选择了昆山。“建立一个新兴高科技产业,需要政府的远见与胆略,昆山在很多方面有很多大城市没有的战略前瞻性。”梁子才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自己当初选择的正确。
如今,昆山已经集聚了全球最为成熟的IT产业集群、技术领先的光电产业、势头正旺的金融BPO产业链,为昆山之路打开了新的发展路径。
本报记者 苏 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