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的一个下午,腰杆挺直的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走进八一大楼的会议室。没有几句寒暄,“你们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吧!”看得出,这个已经有52年军龄的军人作风硬朗,干脆利落。
记者:今年征兵工作已经结束。大家注意到,近几年,一大批地方大学生报名参军。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梁光烈:参军报国是每一代热血青年的理想和追求,也是他们应当履行的国防义务。近年来,在国家的鼓励下,地方大学生纷纷报名参军,仅去年就有10.6万地方大学生入伍。我认为,这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军的大好事。首先,它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我军是个大学校大熔炉,大学生几年当兵锻炼,能够全面磨练意志品质,加钢淬火,尽快成长为栋梁之才。其次,它有利于部队战斗力生成提高。现在部队的装备科技含量高,对兵员素质要求也高。地方大学生入伍,能够带动基层官兵学习和掌握新装备,增强部队战斗力。再就是,它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在军营几年,大学生增强了国防观念和集体意识,回到社会后,他们不仅是重要的国防后备力量,还能够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快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更好地作贡献。
记者:您如何评价“十一五”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
梁光烈:过去的五年,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的五年,也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快速发展的五年。我们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头脑,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打牢官兵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保证我军建设的正确方向。过去的五年,在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我军统筹推进各个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明显增强。我军作战能力的快速提升,为我们应对危机、维护和平提供了重要支撑。我军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主要标志:一是武器装备发展很快。基本形成以二代装备为主体、三代装备为骨干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信息化程度也有了较大提高。去年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展示了歼—10飞机、空警—2000预警机、长剑—10陆基巡航导弹、99式主战坦克等我国自主研制的一些先进武器装备,振奋了民心士气,壮了国威军威。二是新型作战力量得到较大发展。有了新装备,我们相应组建或加强了战略预警、信息攻防、陆军航空兵等一批新型作战力量,高新技术装备部队比重明显增加。三是高素质军事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过去我军短缺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质量都有很大提高。在国防和军队改革上,我们着力推进了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比如,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调整体制编制,部队编成结构更加合理;着眼联合作战要求,健全完善了联合作战指挥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兵役制度和军人转业退伍安置政策、军人住房、医疗、保险政策改革,等等。同时,加大后备力量调整改革力度,全国基干民兵由1000万压缩到800万,预备役部队由60万压缩到51万。
记者:过去五年里,军队在抢险救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作为国防部长,您怎样评价人民解放军的表现?
梁光烈:这几年国家大事多、急事多、难事多,军队承担了不少重大任务,汶川抗震救灾、支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抢险救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安保等急难险重任务,执行任务种类之多、用兵规模之大、出动频率之高,是多年来少有的。在每次执行任务的危急关头,许多领导干部都身先士卒、不惧艰险,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像“救不出乡亲吃不下饭”的玉树军分区司令员吴勇,英勇牺牲在抗洪一线的某部工兵团参谋长关喜志,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我们军队中80后、90后的青年官兵也都是好样的。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但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的危急关头,冲得上去,豁得出去,表现得十分突出。事实证明,这支来自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军队,在关键时刻是经得起任何考验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军思想政治建设是富有成效的。
记者:军事外交也是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几年我军对外交往有哪些亮点?
梁光烈:“十一五”期间,我军对外交往的对象、领域和深度不断拓展。目前,我国与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军事关系,与22个国家防务部门和军队建立了防务安全磋商对话机制。过去五年,我们共与外军举行了32次联合演训,特别是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和平使命”系列军演,规模大、层次高,既锻炼了部队,又震慑了“三股势力”。我军还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国际救援等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前不久,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从亚非5国归来,在88天时间里,他们共诊治1.2万名当地民众,这是很了不起的。
记者:您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有什么展望?
梁光烈:“十一五”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令人振奋。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军现代化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国防和军队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和我周边安全环境比较复杂,影响我国安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中国有句古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必须强化机遇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在新的起点上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向前进。我们将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围绕2020年前基本实现机械化并使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努力提高部队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将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支撑。我们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按照既定部署,加快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完成好各项任务,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与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