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毕玉才 特约记者 刘勇)“十五”末期,鞍钢创造的增加值与鞍山地方工业之比仍为73;短短五年之后,鞍钢与鞍山地方工业变成“倒三七”,鞍钢占三,鞍山占七。不是鞍钢变小了,而是鞍山变大了。鞍山一改往日“一钢独大、独木难支”的尴尬,出现了一二三产业并驾齐驱的局面。其中,服务业首次超过工业,坐上了税收“第一把交椅”。
过去,鞍山发展主要靠鞍钢拉动,现在地方和鞍钢“双轮驱动”;过去,鞍钢创造的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的90%,现在,地方创造的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均占全市的90%。
鞍山得之于钢铁也失之于钢铁。位居沈阳和大连两个特大型城市之间,鞍山要确保自己隆起而不塌腰,必须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近几年来,鞍山坚持以项目为核心,大力发展地方工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每年至少引进500家规模以上企业,引进1000个以上工业项目,300个以上服务业项目,400个以上现代农业项目。地方工业增加值连续4年增长40%以上,所占份额远超鞍钢。到今年年底,鞍山有4家地方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超50亿元,其中后英集团实现超百亿元。
鞍山发展了,鞍钢并没有止步不前。通过技术改造、产品结构调整和国际化运营,鞍钢今年销售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是鞍山第一个超千亿元的工业企业。依托不依赖,是鞍山市决策者最清晰的定位。不卖铁块子,榨干原材料,拉长产业链,是鞍山市决策者最聪明的选择。在继续咬住钢铁工业的同时,他们大力发展非钢产业,确定了精特钢和钢铁深加工、冶金装备制造及工业自动化、煤焦油深加工、光电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集群。由过去的钢铁一柱擎天到今天的“五朵金花”竞相开放,鞍山不仅实现了绿色转身,也成功甩掉了“吃饭财政”的帽子,腾出更多的钱来关爱民生。据了解,现在每年市财政用于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超过100亿元。
2006年,鞍山有低保人员24万人,2009年底已降低到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006年为5.9%,2009年底下降到3.06%,四年累计实现实名制就业40万人。同时,全市有6万户棚户区居民住房得到改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80%,农村居民参合率达到97%;新建20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新建36个高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973个村卫生所配备基本医疗设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装备全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51岁的沈宝良和爷爷、父亲一样,都是鞍钢工人,女儿却没有继承父业,在鞍山一家大型商场上班,月收入同样不菲。沈宝良说:“转变发展方式后,鞍山人的选择机会更多了,鞍钢不再是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