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

    南昌青云谱区:“民情夜访”暖众心

    作者:本报记者 胡晓军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21日 05版)

        为察民情、听民声、解民难,南昌市青云谱区在全区48个社区开展的“民情夜访”活动可谓红红火火,通过区和街道(部门)、社区三级领导联动、定时定点、公开接待群众来访,设身处地为民排忧解难。自2007年以来到目前为止,该区共接待群众2353人次,受理各类问题1855件,已解决问题1798件,回复率100%,解决率97%,在干群间架通了“连心桥”。

        干部群众“相约在周三”

        “相约在周三”是青云谱区“民情夜访”的靓丽名片。针对白天居民群众忙于上班的现状,青云谱区从2006年8月底开始,区委组织部干部每周三晚上,定期到京山街道象湖社区开展接待群众的试点工作,听取群众的心声,解决群众的困难。此后,该区各级领导逐渐深入各自挂点社区,现场为群众办实事,有效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民情夜访”主要包括四个步骤:一是定期接访,全区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周三晚上轮值到接待站办公接访,填写《青云谱区党员领导干部“民情夜访”登记表》,登记接访情况和群众来访办理意见;二是归口办理,按照“分级管理、归口办理”的原则,由区委组织部将收集到的《“民情夜访”登记表》分送到各相关部门处理;三是限期解决,要求一般性问题在15日内处理完毕,较为复杂的问题在30日内办理完毕;四是建档备案,建立领导干部个人接待档案、街道社区干部接待档案和各部门处理问题的档案,做到接待有记录,回复有结果。

        为促进“民情夜访”工作常态化,青云谱区做到定时接访、反映问题、联系群众“三个常态化”。定时接访常态化,即“相约在周三”;反映问题常态化,制作“青云谱区党员领导干部连心卡”向群众发放,让群众真实的反映自己的诉求,将“民情夜访”转变成“民情随访”;联系群众常态化。通过“重点约访、主动家访、定期回访”等形式做到主动下访,深入百姓家庭,为其现场记录诉求或送达处理回复,使老百姓能深切体会到“民情夜访”的实际效果。

        四项制度让协调问题具体化

        为确保“民情夜访”活动具体化,青云谱区先后出台了实施方案和初访办结、领导督办、挂牌接访、协调报告等四项制度。组织领导具体化:成立了由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民情夜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协调组和督办组,协调组由区委副书记负责,办公室和督办组由政法委书记负责,确保各项制度实施落到实处。协调问题具体化:针对一些涉法涉诉信访和疑难信访件,领导小组每半个月召开一次“民情夜访”群众来访问题处理协调会,对一些需要多部门配合解决的问题,在会上进行协调,提高各部门对访件的处理效率。督查办理具体化:做到“三定一承诺”,即定目标、定责任、定措施,公开向来访群众承诺。建档备案具体化:社区建立了本社区领导干部接待档案,做到接待有记录,回复有结果,使全区的“民情夜访”工作有据可查。 

        落实行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为使“民情夜访”活动成果实效化,青云谱区针对48个社区民情实际,对不同类型社区“民情夜访”工作提出分类指导意见,集中对民生工程、环境整治、综合治理、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等5大类社区存在的不同民情民意进行对口解决。自开展“民情夜访”活动以来,全区共投入560余万元用于解决居民反映的问题,对25个居民生活区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推进“天网工程”建设,新建视频探头432个,特别是针对增强群众安全感和增加治安巡防力量、提高街面警力方面的共性问题,区委、区政府及时将其列入民生工程全力推进。

        青云谱区启动科级党员干部与下岗职工和残疾人“结对帮扶”民生工程,全区210名科级干部与153残疾人和57名下岗职工结对,通过提供创业支持、协调就业和再就业岗位、走访慰问等形式,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优先安排下岗职工和残疾人员到区行政大楼保洁、安保等岗位就业。同时,该区还启动副县以上领导挂点帮扶企业的“阳光驿道”工程,通过深入企业,协助解决生产经营问题209件。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