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石家庄12月18日电 每周少开一天车;午休时关掉电脑;晚饭后少看电视;晚10时,用低瓦数的护眼灯看书;洗澡时注意节水……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保定人开始过起这样的低碳生活。低碳理念正在渗透到百姓生活、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各领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城市的发展路径。
200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国家建设部在中国推出两个低碳城市试点,一个是上海,另一个就是保定。保定市委、市政府在全市群众中广泛宣传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印制“低碳城市家庭行为手册”,告诉市民生活中应注意什么,怎样减少碳排放。比如,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或以步代车,引导采用节能的家庭照明方式,科学合理使用家用电器等。为了节约用电,许多市民养成了“出门拔插头”的习惯。“有人认为,过低碳生活,就不能开车、住大房子、享受空调了。其实并非如此。”市民刘彦君告诉记者,“低碳生活其实是一种态度。当这种态度养成之后,你会发现生活品质并没有降低,反而增加了绿色、健康的内涵。”
早在2007年保定市就提出建设“太阳能之城”,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引导、推广应用太阳能产品,到2010年节电4.3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42.8万吨。3年间,该市为推广太阳能技术投入达18亿元。
在保定市区,这两年最醒目的改变,莫过于触目可及的蓝色——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色彩。记者在保定采访,仰望天空、搜寻地面,发现这抹“蓝色”已经融入城市的每个角落。在保定电谷锦江国际酒店,这家目前国内唯一的五星级太阳能酒店,其玻璃幕墙全部是太阳能电池板。酒店负责人介绍,这是在传统的玻璃幕墙基础上,经技术创新设计而成的一个太阳能发电系统。只要出太阳,这座20多层的大酒店就成了“不冒烟的发电厂”。
如今,在保定市区主要交通路口,太阳能智能型交通信号灯在眨着眼睛;复兴路、向阳路等主要街道,太阳能路灯在“用太阳照亮夜空”;白洋淀旅游景区,364盏景观灯、草坪灯、路灯全部用上了太阳能;不久,能给手机充电的太阳能座椅也将走上街头……
建设低碳城市,保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拥有中国唯一的国家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中国电谷”。 基于雄厚的产业基础,“中国电谷”重点发展风电产业、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节能产业等七大产业园区,已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整、竞争力最强的新能源产业基地。近3年来,保定新能源产业的增速保持在50%左右。
保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国英欣喜地告诉记者,保定从传统的制造加工业到新兴的新能源产业,从培育、壮大低碳产业到低碳城市建设,经历了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陌生到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一个由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低碳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