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达尔文至今,关于猿是怎样进化成人的,100多年来,众说纷纭,充满着无数猜想和不解——人类的祖先是哪一种猿?是不是所有的猿将来都可以进化成人?为什么只有人类祖先这种猿能进化成人?猿是怎样一步一步进化成人的?
刘鼎新撰写的《人呀人,你到底是什么东西》一书,在考察动物学家、人类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以上问题作了全新探索。
猿是灵长目动物的总称,它的种类很多,据动物学家考证,至今地球上的猿还有13个种类。在众多种类的猿当中,为什么只有亚洲的“黄种猿”、非洲的“黑种猿”和欧洲的“白种猿”能分别进化成为今天的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作者通过对人和现存猿的观察分析后认为,人类的祖先“黄种猿”、“黑种猿”、“白种猿”等之所以能进化成为人,是因为它们与一般猿相比有以下5个显著不同。
第一,个子大小不同。作者认为,从人和现存的猿看,人类普遍比猿的个子大。由此推断,人类的祖先比一般猿的个子肯定也要大。第二,取食方法不同。从地上生长出来的食物很多,它们需要到处走动去寻找食物,走的速度越快,跑的地方越多,获取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同时,长期四处奔跑,可以强化腿走路的功能。第三,居住环境不同。山洞和石崖缝等能挡风避雨遮阳的地方成为它们主要的居住场所。没有山洞可利用,就取来树枝树叶遮盖,并逐步学会建造简单的房子。第四,繁殖频率不同。“黄种猿”、“黑种猿”、“白种猿”等人类祖先这种猿,不论是雌性还是雄性,都有很高的繁殖频率,这必然会带来如下变化:一是会不断求偶繁殖;二是会不断扩大生存地盘,形成地域垄断;三是不断增加养活子女的负担,为此寻找更多更好的食物;四是会不断挤压和弱化其他猿的生存空间,并使它们完全落伍,逐步使人类祖先变成一统天下。第五,生存方式不同。因为数量众多和主食逐步由素食转向肉食,要繁衍发展需要捕捉大量动物,而要捕捉到大量动物,就必须集体行动。群体内部长期的共同生活、相互联系和在捕捉动物行动中的行为默契,使相互之间形成了能感悟和辨认对方发出的联络信号与简单语言,久而久之,人类的祖先开始产生出意识和语言的萌芽。
“黄种猿”、“黑种猿”、“白种猿”等的“五个与众不同”,加上劳动和语言,为它们进化到人类创造了先决条件。看完这本书,能帮助我们全面思考了解人是怎样发展进化成世界万物之灵的,解开“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认识难题。
《人呀人,你到底是什么东西》
刘鼎新著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