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陇原大地千里冰封。然而,在兰州新区建设主战场秦王川,铲车往来穿梭,挖掘机、载重车轰鸣而过,众多建设者施工正酣。
11月16日,甘肃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的指导意见》;12月1日,兰州新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成立。兰州新区建设被提升至全省发展战略的高度。
在“十一五”收官、“十二五”开局之际,兰州新区建设吸引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寻求突围 再造兰州
兰州是甘肃唯一的特大型城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近1/3。“十一五”期间,兰州市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预计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可达1100亿元,比“十五”末翻了近一番,年均增长12%。然而,兰州又是一个典型的带状城市,东西长达52公里,南北最狭窄处不足1公里,由于“两山夹一河”的特殊自然和地理条件,城市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兰州这个“被捆住手脚”的城市向何处去?兰州该怎样发展?这成为全市干部群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兰州要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发挥“率先、带动、辐射、示范”的中心作用。围绕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全市广泛开展学习和研讨,市委市政府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调研。在集中各方面意见和智慧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施“再造兰州”战略。
“‘跳出老城建设新区、跨越发展再造兰州’,力争通过5至10年的努力,在城区面积拓展和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兰州。”8月3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陆武成在兰州市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兰州市今后发展的这一战略性目标。
“再造兰州”战略构想的核心就是要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兰州市大胆构想、科学论证,规划出806平方公里的面积来承载新区的建设,其中有中心发展区、生态休闲商住区、现代农业和生态建设示范区、荒山丘陵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四个大的功能分区。
8月4日,兰州新区筹委会正式挂牌,新区规划建设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创新发展 志在一流
谈及兰州新区的新,陆武成说,兰州新区是兰州的特区,是甘肃的特区,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是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件大事,只有创新发展,才能对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中心带动”的作用。
按照“打造全国一流新区”的目标,兰州新区坚持科学规划布局,通过邀标筛选了中规院、英国安诚顾问集团等国内外知名规划设计单位,重点对新区的空间结构、功能布局、产业方向、社会结构以及道路网络、生态系统、水利系统等进行规划设计,目前初步规划设计已完成。按照规划,兰州新区将是一个生态新区、绿色新区,新区北部100万亩的天然绿色屏障及周边重点绿化项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
新区建设引资、融资工作也进展顺利。9月29日,兰州新区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共签约9个项目,投资总额达515.6亿元。12月3日,又举行了兰州新区第二次集中签约活动,13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达150多亿元。兰州市搭建了融资经营平台,积极探索新区投融资体制,组建了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与11家金融机构签订了授信额度1700亿元的合作协议。
兰州新区政府职能也将树立新的形象。在赴天津、上海、重庆等新区和开发区学习考察的同时,兰州市积极同多方面专家联系,力争在新区的管理机构和机制上进行创新。兰州新区管理机构的建设,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探索推行“大部委”运行机制,新区管理机构进行功能组合、职责综合,积极提升工作效能。以“扁平化管理、无边界服务、指挥部模式、项目风险抵押”为主要内容的“四合一”工作机制在新区建设上推行,减少了工作层次,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六区一极”“三步走”
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占亭在谈到兰州新区今后发展时说,我们将立足兰州“十一五”发展基础和现状,着眼于“十二五”和长远发展,将兰州新区的目标定位为“六区一极”,即把兰州新区建设成为现代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集聚区,“两型”社会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向西开放战略平台的先导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的实验区,全国主体功能区中的重要开发区,全省中心带动的核心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兰州新区建设将分“三步走”,即今年开始启动建设,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各产业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到2015年,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相对完善,要素资源的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体系和新区框架初步形成,人口达到30万;到2020年,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多元产业支撑体系基本形成,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市功能趋于完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人口达到50万左右,基本建成兰州和全省的现代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