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亚残运会:启幕,已被历史铭记

    作者:刘文嘉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13日 05版)
    (本版照片均为本报记者郭红松摄)

      广州亚残运会注定是一场爱的盛会——开幕式上,手语被巧妙地融入了焰火表演;数百名残疾人运动员的母亲与她们的儿女携手入场,同唱一首歌;盲人、聋哑人与肢体残疾人相互协助、相互支撑,共同点燃火炬,所有的大主题都在细节中完成他们本真的展示。作为第一届以“亚洲”命名的残疾人运动会,它流光溢彩,也返璞归真;它刚刚启幕,却已被历史铭记。

      任何一场以尊重人性、弘扬人道、传承人文为己任的体育盛会,都不会仅是一场单纯竞技,而是对文明世界与人类尊严的集中展示。近代以来,对于文明世界的哲学描述,普遍地指向这样一个命题:个人与他人彼我无分,单个人的幸福有赖于全体人的幸福。而任何一种歧视与不平等,都是对“文明”二字的蔑视与反驳。张海迪曾说,“残疾人的痛苦,不是单个人的痛苦,而是全人类的痛苦之一;生命的残缺,不仅是个人的不幸,也是人类进化的代价。”以“欢聚”、“分享”、“共赢”为口号的广州亚残运会再次提醒了我们,人类幸福同源、血脉同根,对残疾人的关爱与尊重,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镜鉴与标尺,更是我们对人类核心价值的维护。

      数百名母亲与残疾人运动员一起入场,共唱爱的颂歌——以最质朴却最动人的方式阐释了亚残运会的主题。它将“爱”翻译成各国观众共通的“语言”,也以巧妙的方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家庭关系、亲人之爱是中国传统伦理生发的起点。从这里出发,我们才能推“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吾幼”以及“人之幼”,最终达到对和谐社会的兼爱、大爱。而这个不断推衍扩大的过程,正是中华民族美德良知、中国社会公序良俗形成的过程。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个残疾人馆的落成、2010年广州亚残运会的盛大开幕,就像是一种连续性的洗礼,使我们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了助残扶残意识,并学会了用一种新的尺度来衡量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从更深的层次讲,这种洗礼与提升,也是对中国社会公序良俗的继续建设与加固,更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彰显与光大。

      让我们怀着感激的心情欣赏未来七天的体育盛事,它不仅关乎高度与速度,也关乎美与艺术,更关乎尊严与爱。亚残运会是一张内涵丰富的人文精神的试纸,传递给我们的将不仅是健儿们拼搏、超越的精神,更是深具普遍意义的生命价值与人类理想——而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憧憬与期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