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吉林市:民生之笔绘美景

    作者:本报记者 曾 毅 特约记者 任 爽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11日 01版)

        “五年来,我从社保公司领的养老金连涨了几次,从不到1000元到现在的1400多元。我下岗多年的侄女4年前也在政府组织的一场招聘会上被一家大型民营企业录用,工作一直很稳定。”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的王大妈说这几年她心里越来越踏实。

        “百姓有福祉,城市有生机。2010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850亿元,接近2005年的3倍,人均GDP突破4万元。但我们更看重这组数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7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00元,分别比‘十五’期末增加8490元和2851元,年均分别增长13.9%和12.8%。城市和农村恩格尔系数分别由2005年的34.8%、42.2%调整到30.7%和35.6%。”吉林市委书记周化辰表示。

    扶持就业千万人

        吉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人士介绍,“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4万人,完成“十一五”计划的102.3%;共开发25个类别的公益性岗位19450个,累计安置就业困难人员8.16万人次,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吉林市有个帮助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春风行动”,统筹城乡就业、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和基层组织服务平台、强化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一个又一个举措让一批又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域内外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5年来,吉林市共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5万人,完成“十一五”计划的108.2%。

        2009年,“吉林市创业市场”建立。这是由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以生活服务类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创业市场,也使得政府的工作从就业援助转为创业扶持,帮助就业困难人员“零成本”创业。目前,吉林市有12个以日杂百货、蔬菜副食、五金电料和小吃餐饮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创业市场,通过政府提供三年创业补贴及行政事业性收费免收等政策,扶持了2000多名就业困难人员成为创业“小老板”,带动近万人就业。从而实现了就业由解决生存性民生向发展性民生的跨越。

    喜得广厦千万间

        “这5年我换了两套房子,我的亲戚朋友中,住大房子、好房子、新房子、暖房子的越来越多了。”在江南居住的李冰满意地说。从2006年起,吉林市利用3年时间集中改造建成区、工业集中区内38片重点棚户区,涉及居民4.5万户、14.7万人。2009年,又重新规定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高品位配套、高水平管理”的棚户区改造回迁房建设标准,让原住在棚户区的低收入人群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磐石市烟筒山镇余富村困难户李香久家原来的是棚漏天、墙漏风的小草房。2008年,李香久得到了省、磐石市的财政补贴,烟筒山镇政府、余富村村委会和邮政部门的帮助,近3万元资金很快得到解决,一座40平方米的砖瓦房顺利建起。2007年,吉林市决定用4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目标就是让全市农村住房砖瓦化率达到99%以上。目前,首先受益的是老复员军人家庭、单亲家庭、重病家庭、残疾人家庭。

        作为北方城市,如何让百姓暖暖地过冬自然成为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吉林市从今年开始进行总投资达58.8亿元的“暖房子工程”。在取缔分散供热小锅炉、改造供热管网、既有居住建筑安装热计量表基础同时,吉林市新建、扩建了三座热电联产企业,大大增强集中供热能力。今年6月,吉林市还启动了既有居住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工程,既在外墙加装保温层,又做屋面防水保温、旧窗更换、楼宇门更换和外墙美化粉饰等。仅今年外墙保温工程就开工260万平方米,更换塑钢窗工程共计342栋楼。6月份才启动的这些项目,至今已全部完工。  

    宜居幸福千万家

        “5年前,我们曾为建设宜居城市许下诺言;5年中,我们以人为本倾力建设;5年后,百姓给了我们满意的成绩单。”吉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邹铁军说。这5年,全市新建、改造供水管线近百公里,供水管网覆盖了整个城区,基本取缔了二次供水泵房,消除了二次供水污染;这5年,全市累计铺设天然气高、中、低压管网132.7公里,城区近70万人用上了清洁能源;这5年,全市共铺设18条污水管线,截流改造污水吐口49处,松花江城区段的污水排放得到有效根治;这5年,共对175条主次街路、687条巷路进行了维修改造,“无论你是走大街还是穿小巷,你脚下不是沥青路面就是方砖甬道。”

        2010年,吉林市采用财政贴息贷款方式,再增100辆新公交车,全市公交车总数达到了940辆。高峰时,主街路发车间隔在1~3分钟,建成区任意两点间公共交通可达时间不超过60分钟,实现了公共交通的“最小距离”换乘。

        2007年起,吉林先后建设20余个休闲健身游园广场,标志性广场尽显人文休闲风光。2009年起,吉林市投入600余万元,对清水绿带的绿地、草坪及附属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城市生态走廊应运而生。

        “老有所养、失有所补、壮有所为、医有所保是百姓的理想生活,这也是吉林市“十二五”规划所要努力实现的。”周化辰表示,十二五期间,吉林市将做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面达标,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能级迅速提升;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全国前列,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有更大改善,实现城镇居民五项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