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福建省龙岩市交出一份令人振奋的答卷: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总值、实际利用外资实现翻两番以上。
山门开开,红潮涌动
走进去年刚刚建成开放的龙岩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龙腾闽西的大浮雕。浮雕上刻着,一扇徐徐开启的大门,浮现出一条条巨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地人对“闽”字的认识,是门内一条虫,所以只有把山的大门打开了才有希望,浮雕就是寓意着闽西的大门打开了,从此龙腾飞跃。
龙岩地处闽西,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是当年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二十年红旗不倒”的美誉。过去的闽西,密林深锁、交通阻隔,人们对这片红土地涉足并不深。如今,行走在闽西大地上,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幅催人奋进的图景。2009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1902公里,比“十五”末增长17.1%;其中高速公路216.3公里,为2005年的5.7倍。五年间,龙岩以高速公路、国省道为主骨架的公路干线网络基本形成,农村公路在全省山区率先实现所有乡镇、建制村通硬化公路。
谈到未来,龙岩市市长黄晓炎喜上眉梢。他说:“‘十二五’中期,龙岩市将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县县通快速铁路,龙岩作为闽粤赣边交通枢纽的地位更加凸显。‘龙厦动车’开通后,龙岩到厦门的车程缩短到1小时以内,龙厦‘同城效应’将更加明显。”
一条条通往龙岩的路越建越宽,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体验红色之旅。仅去年“十一”长假,龙岩就接待境内外游客一百多万人次。一批批游客来到当地的“红军客栈”,穿上当年红军战士的服装,走红军路,吃红军饭,喝红军酒,唱红军歌。
海西建设,一路走红
城市南边,金融商务中心开工建设。城市西边,闽西交易城二期的机电五金市场建成开业。新罗区红坊镇,台湾群创创意产业园加快规划建设,龙岩动漫创意产业发展实现突破……现代物流、创意产业等新型业态的培育兴起,为龙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地处海西,龙岩全力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
龙岩经济发展,关键在工业,突破在工业。“十一五”期间,龙岩工业总量翻番。在这里唱主角的是一个个重量级领军企业。紫金矿业成为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龙工主导产品——“龙工”牌装载机市场占有率保持国内行业第一,还有龙岩烟草工业公司、龙马环卫装备等,成为“十一五”以来龙岩工业迅猛发展的真实写照。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企业里还将诞生出一个个百亿元企业。
“百亿企业”、“百亿产业”、“百亿工业园”,龙岩正在不懈努力。“十一五”期间,龙岩市工业产业捷报频传:2008、2009年,机械、建材产业产值相继突破百亿元,今年前10个月农产品加工产业产值实现“破百”,烟草产业产值和铜产业产值离突破百亿元也不远了。龙州工业园区、龙岩经济开发区、上杭工业园区工业产值也先后突破百亿元。
踏着海西潮,龙岩的优势凸显了,机会接踵而至: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可持续发展产业示范基地、东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相继“光临”。
百姓生活,一派红火
“我做梦也想不到,在年老的时候政府能给我们发养老金,让我们按月领‘工资’,每年至少可领到660元!”不久前,在打响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第一枪的“后田暴动”所在地新罗东肖镇后田村,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发放仪式举行。村民陈根海老人说着说着便情不自禁唱起了《社会主义好》这首歌。与陈根海一样感觉幸福的老人,遍布了龙岩市。今年,龙岩率先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为60周岁以上农村老人每人每月发放55元。
在龙岩采访中,记者听到关于龙岩的民生形容时,人们习惯性地称之为“民生龙岩”。是否是“民生龙岩”,百姓看得最清楚了:医院、学校扩建正在进行,城市道路纷纷建成,新建廉租房开始有群众入住。还有在全省率先启动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试点,一张集农业生产、财产、人身、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正在逐步完善。一串串实实在在的数字诉说着,五年来红土地上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殷实。
当记者即将离开时,龙岩市又传出了好消息,2011年到2013年,龙岩将在全市范围推进三农综合保险的小额农村家庭财产保险等11个保费低廉、理赔便捷的农村保险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