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08日 星期三

    中南民族大学60周年校庆公告(第一号)

    作者: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08日 07版)

        春华灼灼,秋实累累。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2011年金秋时节,中南民族大学将迎来建校60周年华诞。在这欢乐喜庆的日子里,全校56个民族的师生员工谨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校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情系母校的广大海内外校友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岁月沧桑,人间巨变。60年来,中南民族大学坚持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服务,为祖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开拓创新,薪火相传,走过了创建、停办、恢复、发展和壮大的非凡历程。特别是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复办以来,学校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历经半个多世纪,学校从最初的民族干部培训班发展成为现有来自全国56个民族的学生25000余人,专任教师1200余人,拥有9大学科门类的近70个本科专业、覆盖10大学科门类的53个硕士点和民族学博士点、具有多层次办学格局的综合性高等学府。60年来,学校为国家累计输送了90000余名毕业生,成为我国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中南民族大学的历史是一部光荣的创业史、艰苦的奋斗史。她一个甲子的经历,是新中国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木铎金声,峥嵘六秩。中南民族大学这个繁花似锦的百花园,沐浴着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光辉,凝聚着几代中南民大人勤劳和智慧的汗水。我们不能忘记,各级政府和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在学校发展中给予我们的巨大关怀和支持;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民大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学校各届领导和教职员工,没有他们的默默耕耘和无私奉献,便没有中南民大今天的成绩和将来的发展。

        昨天园丁勤耕耘,今日桃李满天下。我校培养的大批毕业生,肩负着母校的希望,铭记着老师的教诲,像一颗颗饱满的种子,撒播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在高山,在海岛,在边疆,在内地,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为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们中涌现出一大批人民公仆、科技精英、杏坛赤子和商海先锋,以优异的成绩把中南民大精神刻写在千山万水。

        目前,校庆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筹备教育发展基金会、筹建民族文化园、征集文物修编校史、组织学术论坛等工作业已全面展开。为办好60周年校庆活动,我们衷心地希望社会各界和广大校友一如既往地给予关注和支持,对校庆筹备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盛世相约,群贤毕集。60周年校庆是学校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是凝心聚力的好机遇,是再创辉煌的新起点。我们将问计于天下,凝智而奋飞,为把中南民族大学建设成“特色鲜明、人民更加满意的高水平民族大学”,再启征程,勇往直前。 

        兹定于2011年10月22日举行中南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庆典活动,诚邀各级领导、四海宾朋和八方校友届时拨冗莅临,共襄盛会!

        特此公告,敬祈周知。

        中南民族大学  

        2010年12月7日 

        附:

        通讯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708号

        中南民族大学校庆办公室

        邮政编码: 430074

        联系电话: 027-67843833、67843062、67843010(传真)

        校庆网址: http://www.scuec.edu.cn/xqw

        电子邮箱: xiaoyouhui@mail.scuec.edu.cn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