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到来的贺岁档里,演员葛优跨越时空穿梭于陈凯歌、姜文、冯小刚三大导演的作品中,这是产业链条上明星制的结果,也昭示着影视圈明星当家的浮躁——
除了延续冯小刚电影的经典风格,一向擅长喜剧表演的葛优在陈凯歌的慧眼下又一次“华丽转身”,出演具有悲剧色彩的程婴,一位舍弃自己孩子救下赵氏孤儿的义士。
在即将到来的2010年贺岁档里,葛优将有3部大片同时上映,分别是12月4日的《赵氏孤儿》、12月16日的《让子弹飞》以及12月22日的《非诚勿扰2》。有业内人士预计12月份国内票房将突破13亿元,其中葛优主演的这3部影片有望拿下10亿票房。
大导演陈凯歌、姜文、冯小刚在12月不期而遇,三雄争霸,硝烟四起,业内人士用“贺岁档史上最惨烈的厮杀”来形容这场大战。
可更多的人却相信,今年贺岁档最大的赢家只有一个,那就是葛优。一个月上映3部作品,喜剧、悲剧、年代剧一起招呼,今年的贺岁档之战注定要成了葛优“一个人的战争”。
贺岁档看葛优几乎已成为每年的惯例,贺岁档的银幕上少了葛优,就像春晚舞台上没了赵本山,似乎只有在他们带来的笑声里,观众才能找得到过年的感觉。
葛优合作最多的导演冯小刚有过这样一个提问:“朴实无华的人比比皆是,演员的队伍里也有一大筐,为什么单单就葛优脱颖而出令男女老幼爱不释手呢?”冷面热心,左右逢源,幽默健谈,聪明灵活,与时俱进。这是十多年来“冯氏喜剧”打造出来的经典的葛优形象。事实证明,葛优对贺岁档票房的杀伤力是花样美男们望尘莫及的,正是因为踏实的表演,让他成为贺岁档最抢手的男演员,成为大导演们眼中性价比最高、攥在手里才踏实的一张王牌。
作为目前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演员,葛优一直对自己的作品极为讲究,基本上保持“一个时期只拍一部作品”的原则,力图保持“筐子里没烂桃”。而一直不算高产的葛优,今年却一口气接了3部大戏,全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片场度过的。以量取胜,完全不是葛优的作风。究竟是几位大导的魅力无法抗拒,还是贺岁档的诱惑不可抵挡?
而葛优在贺岁档即将上演的“独角戏”,更让一些业内人士感到担忧:一个人唱三台戏,而且都赶贺岁档,加上角色个个不同,需要分裂自己,也要适应导演和影片需要,一路忙活下来,身心疲惫是自然的。
与其说这是对葛优的过度消费,倒不如说是票房对他的过度依赖。三大名导同时邀请葛优加盟贺岁大片,绝非像他自己所说是因为“都让我赶上了”。如此万千宠爱于一身,在展示葛优超强票房号召力的同时,也暴露了国内影视圈明星当家的浮躁。
剧组不惜血本、不怕撞车争相拼抢大牌明星,其实也有自己的苦衷。选对了明星脸,就像拿到了一路绿灯的通行证,电影院线经理们笑脸相迎优先安排场次,电视台破例预购,可以让接下来的拍摄、后期制作风险为零,竞争激烈的黄金档也近在咫尺……正是在这样的市场风向标下,制作人、购片人们习惯问这样一句:这个片子是谁演的?至于谁导的,谁编的,内容如何,制作怎样和谁演的相比都不重要了……于是,一场场明星资源争夺战就成了银幕荧屏下的角逐和厮杀。
这一次,三大导演同时起用葛优,尽管他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出一大堆“正当理由”,但明眼人都知道,用葛优最主要的目的其实还是为了票房。我们相信葛优过硬的演技,但在中国电影正在加速向产业化迈进的今天,贺岁档银幕上只有葛优一个人是不够的。硕大的贺岁档,除了葛优还能拼点别的吗?
越拉越长的战线,越挤越密的作品,越来越廉价的笑声,近年来的贺岁档似乎成了一个类似“质量认证”的标签,可以达到给某些假冒伪劣制造者壮胆的功效。拿长达4个月的虎年贺岁档来说,平均1.8天上映一部,电影题材的重复、明星效应、搞笑等因素被高度放大,同质化的倾向和商业元素的拼凑越来越明显,就像是一个个刻意做出来的秀。
而不加节制地使用明星,正好暴露出影视产业非理性的部分。光靠明星能成就贺岁档的票房梦想吗?葛优上演的“独角戏”即将开场,除了看看葛优左右手互搏的热闹,艺术工作者们也许更应该借此想想影视产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