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宁夏 宁东煤抻出产业链

    本报记者 庄电一 《 光明日报 》( 2010年11月30日   01 版)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又传喜讯: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投资170亿元建设的煤基烯烃项目,近日生产出纯度达99.69%的丙烯,一个新的化工产业链将由此诞生,生产丙烯的原料,就是一直被人当做燃料的煤炭。

        用煤炭生产丙烯,只是宁夏“一号工程”中的一个普通项目。

        在延长产业链上做文章

        如今,在宁夏再提到能源,在“煤炭”之后都少不了“煤化工”三个字。“煤化工”的地位和作用,让宁夏人刮目相看。“煤化工”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甲醇”、“丙烯”、“煤变油”等词语,不仅经常从各级官员和专业人士口中说出,而且渐渐为外界人士所熟悉。

        过去,宁夏的煤炭企业主要干两件事:挖煤,卖煤。宁夏周边都是富煤地区,煤炭外销竞争激烈,有时也会“打内战”。由于运力不足,有些煤矿不得不以运定产。由于不能及时运出,挖出来的煤炭常常堆如小山、有时甚至发生自燃,既令人发愁又让人心疼。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党委书记陆维平近日向记者谈起那段往事时说:“过去,一挖出煤,就千方百计想办法往外拉运。卖煤,是头等大事。”

        挖煤、卖煤,所得十分有限,对宁夏经济的贡献、对相关产业的影响和带动作用都很小。资源优势,在宁夏长期没有形成经济优势。而要提高附加值,就要让煤炭由燃料变原料、在加工煤、转化煤、延长产业链上做文章。

        宁夏“一号工程”走上快车道

        宁夏原来有4个煤业集团,但实力都很有限,也不具备谋大事、干大事的能力。

        2002年12月28日,宁夏能源发展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为了实施大集团、大开发战略,宁夏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将原来的亘元、太西、灵州3个煤业集团和宁煤集团公司重组为宁夏煤业集团。随后,被称为宁夏“一号工程”、承载再造一个“经济宁夏”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就在黄河岸边的一片千古荒原上崛起。煤炭作为燃料的历史将在那里被改写,摇身一变的煤炭,将以化工原料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而承接这一历史使命的就是宁夏煤业集团。

        2006年1月18日,规模更大的企业航母在宁夏诞生:宁夏煤业集团与神华集团合资合作,改组成立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成为宁夏“十一五”期间经济领域内一个引人注目的大动作,宁夏的“一号工程”也就此走上了快车道。

        神华宁煤集团董事长王俭近日告诉记者:2002年,宁煤集团成立时,产煤总共才有1754万吨;2005年,组建神华宁煤集团前,产煤也只有2300万吨;而到了2009年就猛增到5025万吨,今年则有望突破6000万吨。

        令人振奋的不只是经济指标的增长。陆维平说,集团已经用煤炭生产出多种化工产品,调整了产业结构,不仅走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而且带动了宁夏工业的转型、升级、换代,打破了碳化硅、铁合金等高耗能企业占统治地位的局面。煤炭的深加工,让煤炭“变身”为甲醇、煤基二甲醚、聚丙烯等化工原料。煤炭就地转化为化工原料,也实现了增值的目标。而加工成化工产品所产生的利润,远非卖煤、发电可比,效益可以几倍、十几倍增加。

        王俭透露:除了年产25万吨煤制甲醇、年产21万吨煤制二甲醚等项目已经建成并生产出合格产品外,年产50万吨煤基烯烃项目已开始投料试车,煤制石油、煤制天然气项目也在有序进行,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形成年产400万吨石油、4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生产能力。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石油可以转化的产品,用煤炭同样可以加工出来。

        “十二五”,宁煤的前景更为诱人

        “十一五”,神华宁煤集团创造了辉煌;“十二五”,神华宁煤集团的前景更为诱人。

        神华宁煤集团总经理严永胜描述了他们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建成国家级亿吨煤炭基地,初步建成国家级碳基材料研发基地,世界级现代煤化工基地也将初具规模,煤炭年产量将突破1亿吨,煤化工产品将达到200万吨,煤炭深加工产品将超过100万吨,营业总收入将突破500亿元。再过5年,也就是到2020年,原煤产量将稳定在1.3亿吨,煤化工产品将达1300万吨,烯烃产品将达300万吨,营业总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