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32年人事工作,2007年出任人事部部长,2008年3月成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首位部长。也许是多年从事人的工作的缘故,迎面走来的尹蔚民给人的感觉亲切而又不失严谨。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各个领域的工作,最后关键都要落实到人,要依靠人的聪明才智。而从就业、收入分配到社会保障、劳动关系,我们部的全部工作都和人息息相关。”11月17日,尹蔚民在部长办公室里开始了和记者的交谈。
让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就感到欣慰
记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工作与我们每个人都关系紧密,百姓的期盼、社会的期待非常高,作为这个部的部长是不是压力特别大?有没有听到过别人对您工作的评价?
尹蔚民:压力确实很大。我们常说,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劳动关系是民生的润滑剂。我们部工作的主线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一是“民生为本”,二是“人才优先”,因为我们部同时承担着人才队伍建设的职能。我也常跟部里的同志讲,能够做一些事情,并且能够真正把这些事情办好、办实,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就感到欣慰。
我在基层调研“新农保”的时候,老百姓有一句形象的话,“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们农民还能够过上和城里一样的退休生活”。可以说,这项制度的实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这让我们非常振奋。这样的制度,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拍出来的,而是各地进行了大量的探索、试验,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制度。
“十二五”期间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记者:又一个五年过去,我们欣喜地看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理想离我们又近了一步。您如何评价“十一五”期间社会保障事业的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当中,最让您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尹蔚民:“十一五”期间,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
有几件大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面实现省级统筹,实施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办法;开创性地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正在开展试点;建立并全面实施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制度上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对城乡居民的全面覆盖,城乡参保(合)总人数超过12.5亿人;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基本建立,工伤保险制度覆盖到各类企业,越来越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城镇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制度普遍建立。
与此同时,覆盖人群迅速扩大,待遇水平大幅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在“十五”期末时月均700元,到“十一五”期末已经达到1300多元,基本翻了一番;社保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十一五”期间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投入资金7700亿元,比“十五”期间的2600亿元增加5100亿元,增幅近两倍。
记者:“十一五”收官之年,《社会保险法》历经三年四次审议终获通过,这是社会保障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明年7月1日社保法正式实施,对百姓生活将会起到怎样的影响?
尹蔚民:《社会保险法》是我国社会保障方面第一部综合性法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中起支架性作用的法律。它的亮点或者说特点,可以用四句话概括:覆盖全民,统筹城乡,突出维权,规范管理。通过法律的形式将城乡劳动者和城乡居民全部囊括到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制度当中,将所有的职业人群纳入工伤、医疗、失业保险当中。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从城市建立,逐步向农村延伸,通过法律明确把农民包括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当中。同时,这部法律着眼维护参保人的切身利益,对社保经办部门和基金管理部门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可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它的实施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从当前来讲,我们要着重加强宣传,加强培训,加强配套法规的建设,确保贯彻落实到位。
记者:“十二五”期间社会保障方面有什么值得期待的好消息?
尹蔚民: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十二五”期间是非常关键的五年,我们的目标是在此期间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养老保险方面,继续扩大新农保试点,同时建立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城镇职工、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和“新农保”三项制度,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从医疗保险来说,我们已经有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做到了制度全覆盖,将来的目标是实现人群的全覆盖和待遇水平的逐步提高;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也要尽可能扩大覆盖面。
同时,逐步提高待遇水平,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全体参保人员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在“十二五”期末争取发行8亿张社会保障卡,将来手持社保卡就能缴费、查询、领取待遇,还可以搭载就业等其他功能。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平台建设还需要下很大功夫。
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记者:就业问题备受瞩目。近年来,大学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群面临的就业压力都非常大。回顾这五年,我们在就业方面做了哪些努力?成效如何?
尹蔚民:就业是民生之本,“十一五”期间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完善,保持了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
有这样几个数据:“十一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达到5500万人,年均1100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达到4500万人,解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普通高校毕业生累计2700万人,离校时的初次就业率稳定在70%左右;取消了对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各种限制,建立了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到2010年末,全国农民工总数将达2.35亿人,其中外出务工1.5亿人。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自然灾害冲击的双重背景下,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做到这一点非常不易。
记者:我们有一个感受,就业似乎年年谈,年年难,这也是和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相伴随的一个问题。在您看来,“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就业形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尹蔚民:“十二五”期间就业压力仍然非常大,最突出的矛盾仍然是总量和结构性的矛盾。我们预计,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仍然会达到2400万到2500万人,比“十一五”期间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还要略多一点,总量压力非常大。另一方面是结构性的矛盾,大量的劳动力和岗位不相匹配。从我们最近调查的情况看,这种矛盾依然存在。这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有企业环境、薪酬的因素,也与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观念、对自身价值的理解有关,也有劳动者技能素质和企业岗位不相匹配的原因。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形成促进就业综合政策体系。同时,紧密结合经济发展,多渠道多形式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