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牡丹江 文化改革添活力

    本报记者 朱伟光 特约记者 张士英 《 光明日报 》( 2010年11月26日   01 版)

       《毛泽东在1960》、《邓小平在那个春天》等精品剧目叫响全国,蒋开儒、车行、宋青松等词作家家喻户晓,《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好日子》等经典歌曲脍炙人口,广为传唱……上世纪90年代牡丹江曾创造出轰动全国的“牡丹江文化现象”。然而,在随后的发展中牡丹江文化事业却一度走向低迷: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人才流失。如何将这种昙花一现的文化现象变成经久不息的文化长河,实现文化裂变?牡丹江市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对原有文化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闯出了一条独特的文化体制改革之路。

    促进文化要素合理有序流动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能够激活文化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文化资源、文化要素合理有序流动。”牡丹江市市长张晶川说。

        2004年5月在牡丹江市委、市政府支持下,牡丹江广电集团与报业集团重组,成立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公司,连创中国广电改革历史上三个第一,即第一个组建广播电视产业集团,第一个实现政企政事分开,第一个实现区域内跨媒体重组。

        谈及改革,集团董事长张宝才说:“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的改革区别于中国其他传媒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体制改革和机制改革作为最重要的突破口,从一开始就主动塑造与市场经济、传媒发展相适应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主体。”整合后的传媒集团“把所有能进入经营状态的资源和资产全部进入经营状态”,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业务上,打破了原来的条块分割,建立新闻总社,把通讯社的功能和集团化平台结合起来,建立新闻资讯、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

        “现在我们不再是分兵作战,而是各媒体资源共享、互相补充、整体协同的作战,实现了新闻信息采集成本的最低化和利用最大化。”在牡丹江日报工作多年的一位记者说。

        截至2009年底,集团公司的收入比改革前增长6.1倍,职工收入增长2.8倍,税收增长8倍。

    由各吹各调到同声协奏

        牡丹江市原有京剧团、评剧团、艺术剧院、艺术学校四个专业艺术单位,普遍存在人才短缺,行当不全,设备老化的问题。“当时京剧团、评剧团演出市场萎缩,人才闲置。而歌舞和艺术教育发展态势良好,人员不足,大量外聘。”在牡丹江文化战线上工作40多年的李国林老先生说。由于艺术资源配置分散,过去牡丹江市每次举办大型活动和演出剧目时,经常需要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4个单位之间资源调动上,给工作带来很多困扰。

        原评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陈维枫说:“有时4个单位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演出机会,经常相互杀价,造成恶性竞争。”“各拿一把号,各吹各的调”是当时情况的真实写照。 

        为有效整合艺术资源,2008年牡丹江市将4个专业艺术单位整合为牡丹江市文化艺术中心,内设舞蹈团、戏曲团、话剧曲艺说唱团等8个部门,编制总数由320名减少为200名,形成了一个集文艺研究、艺术教育、创作、演出于一体的全新文艺团体。

        评剧演员小孙告诉记者,艺术中心打破了过去“大锅饭”的分配模式,将工资活化,根据职务、角色轻重、演出场次、收入业绩等进行分配,设定了年度3000元—10000元不等奖金,奖励表现突出的业务技术和管理骨干。

        牡丹江市原文化局副局长秦学说:“此次改革是牡丹江市文化系统历史上涉及人员最多、整合资源范围最广、机制体制创新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现在产生了4个‘1’相加远大于‘4’的效果。”中心成立后,剧作家们创作热情空前高涨,新创《乡村回旋曲》、《郭沫若》、《风吹雪花飘》等各剧种剧本十余部。

    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过去,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造成了人才流失严重。“眼看着好编剧、好演员、好画家、好书法家一个个往外走,真是感到惋惜啊。”提到人才流失,市书画院院长高洪艺感慨万千。

        牡丹江市把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放在了留住人才和选用人才上。

        家住牡丹江市林口县亚东村的肖景志是个地道的农民,因自幼热爱画画,后弃农,专心创作。其油画作品达2000余幅。1996年《老林秋韵》被评为“徐悲鸿油画作品大奖赛”银奖,又在沈阳获得东三省油画联展大奖;1999年,《留住这片空间》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2003年,油画《绿色旋律》被中国油画协会收藏;2004年,《北方·三月清风》获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为将这样的人才留在牡丹江,今年,市委书记徐广国特批将肖景志引进市书画院,成为一名专职画家。

        为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自2008年起,牡丹江市委在全市文化单位改革用人制度,面向全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评委由领导、专家、公众和用人单位全体职工四部分组成,当场投票,当场计分,当场公布,当场发聘书。被破格从副科级提拔为副处级干部的杨旭光年仅30岁,担任市艺术中心副主任兼艺术总监。现在,几乎市里所有大大小小的晚会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灵活的用人制度不仅使牡丹江留住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人才,而且还吸引了外出人才“凤还巢”。从南京歌舞团回到家乡的陈涛就是其中一位。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指出,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未来,我们将从更高的站位上,审视、谋划和推进牡丹江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市委书记徐广国坚定地说。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