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亮出中华文化的身份证

    ——谈文化自信

    作者:本报记者 李玉滑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23日 01版)

        2008年8月8日晚,当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气势恢弘的“击缶而歌”,带着历史深处的回音与华夏礼乐的传承响彻世界时,中国古老文化随着一幅美丽长卷倾泻在世界面前,将中国故事、中国元素鲜明而美丽地表达出来。我们看到了丝绸、陶瓷、汉字、文房四宝、四大发明,看到了戏曲、礼乐、水墨画、太极,感受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的礼仪、“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价值观。那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汇聚,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那一晚,古老而青春的中国宛如向世界出示了一张精美而厚重的文化身份证,那一刻,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激荡起了强大而真实的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立身之本,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遗传基因”,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而言,自信是一种多么重要的信念和心理状态。自信,才会有坚守的从容,自信,才会有奋发的勇气,自信,才会有创新的活力。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的坚定信念。建立自信才能让中华文化真正获得强大的世界影响力,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必修课。

        自信是以自知之明为前提的。文化自信必须以文化自觉、自省作为基础,否则,自信就有可能表现得盲目和简单。在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上,伴随着民族兴衰、国运沉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出现“自卑自弃”和“自大自傲”两种倾向。这两种倾向都会影响文化的健康发展。文化自信应当源于清醒的认知:中国文化是什么?对于我们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我们自己是否足够珍视?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不会从天而降,关键在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未来。

        我们自信,因为中华优秀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根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着我们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底蕴,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当代仍闪耀着时代的光芒。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面貌有了飞跃性的变化。但是,文化的灵魂、基本的道统并没有改变。包含价值观中的尚“用”准则,人生观中的尚“和”精神,历史上一直发挥着积极的影响。“用”是一种入世哲学,一种积极务实的价值取向,它使我们的文化富于实践精神、反省精神和包容精神,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对生活的热爱和进取。而“和”则是一种社会化的人生观。追求世界万物的合谐,既是天事的也是人事的,信奉天人合一和中庸之道。而今天,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又在新的科学理论指引下繁荣发展,具有生机勃勃的活力,呈现出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绚丽光彩。

        我们自信,因为中华文化很包容。从百家争鸣文化的开放包容,到汉唐盛世文化的多姿多彩,都体现了这种一以贯之的风骨和品格。自信不是封闭排外,恰恰是包容并蓄,是一种“吞吐八荒”的大气度,是一种“和谐万物”的大智慧。从古至今,中华文化一直在以开放积极的心态,去主动地吸取融合、兼容并蓄,以水样绵力穿越人类历史,让世界的文化银河更为璀璨。中华文化的智慧之光不仅辉煌历史,而且会照耀未来。

        我们自信,因为中华文化从来就不缺创新的品格。中国人民自古尊崇创造性思维,中华民族崇尚的龙、凤图腾,就极富创新品质。中国传统哲学范畴的“生”就是创新本质的体现。可以说,中国文化充满着对创新的追求和对创新的践行。充满文化自信心,才能更好地继承、发展和创造。今天,我们的文化建设更加注重在坚守民族文化本质精神的同时,讲求与时俱进、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中国文化能够整体地、辩证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现代化过程及未来命运。在面对财富分化、精神危机、文化碰撞以及人与自然的冲突等等工业文明困境时,中华文明创造性地转化和运用“仁者爱人”、“道法自然”以及“和”、“合”为核心的价值理念,表现出尊重自然规律、承认差异、肯定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等理念,对这些困境的解决,具有深刻的智慧启迪意义和价值引导作用。

        我们自信,因为我们有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形成了丰富的革命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引领文化建设,这为我们当前全社会蓬勃向上的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革命文化奋发向上,是创造精神的体现,不断汇聚新的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政治、经济、科技等方方面面的有力保障。有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有全社会的广泛共识,我们有理由对文化发展充满信心。在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正方兴未艾,具有广阔的空间和美好的前景。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值得坚守,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值得坚信。

        国家兴旺,文化兴盛。文化是国家的标记,是民族的血脉和生命力之所在。随着改革开放,强盛的国力自然激扬起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化自信,也是对民族精神自信的表现,是对强大祖国自信的表现。

        无论何时何地,让我们都能自信而坦然地亮出我们的文化身份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