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脉,文化兴则民族强。“十一五”期间,陕西省渭南市紧扣地域文化特色和优势,精心谋划,创新发展,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秦腔方面,做足“一元钱”这篇大文章,从而撬动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使古老的秦腔在秦东大地上再展风采,使渭南市的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好处。
让秦腔重振雄风,让文化真正惠民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秦腔之于秦人,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然而,曾几何时,秦腔这一民间文化瑰宝,在秦东大地的舞台上却近乎销声匿迹了。
渭南市文化局局长华惠民说,在调研时他们发现,许多戏迷一年到头难得看上一次大戏,有的群众甚至近10年没能在剧场里看过一次专业剧团的演出。与此同时,一些剧团因为受成本、市场等因素影响,轻易不敢组织演出。
一方面是群众没戏看,看不起戏;另一方面是剧团不演戏,演不起戏。如何调和矛盾,把没落的剧团和失望的戏迷重新拉回到剧场,便成了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
“让城市热闹、让群众高兴。”渭南市委书记梁凤民、市长徐新荣指出,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让秦腔重振雄风,使文化真正惠民。
渭南市委、市政府要求有关部门,就如何积极有效地打造特色公益文化品牌、丰富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专题调研,并要求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让老百姓不仅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巨变,更享受到文化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
经过长达三个月的走访和调研,一个“政府扶持、企业联姻、剧团服务、百姓受惠”的文化惠民新模式,逐渐在渭南市决策者的脑海里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