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科学共同体的功能

    作者:李醒民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23日 11版)
    科学共同体的重要职责之一是把谬误百出的、荒诞不经的、平庸无味的东西尽可能排除在外。(资料图片)

        ● 波兰尼1940年代在与以贝尔纳为首的左派科学家论战中,最早使用科学共同体这一概念,并提出该概念的基本要点。其后,默顿、希尔斯、库恩、普赖斯、本-戴维、加斯顿、克兰、巴伯、小李克特等学者从不同视角,就科学共同体进行了诸多研究。

        ● 在中国学术界,直至1980年代初,才通过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和默顿的科学社会学论文,得知科学共同体的概念。刘珺珺等人在这方面做了先行研究。但是,与科学哲学研究相比,科学社会学研究显得相对薄弱。

        科学共同体是科学建制的核心,是由科学家组成的专业团体,具有共同的追求目标,为加强交流、促进科学进步而结合在一起。科学共同体有多种功能,其中比较重要的数项包括科学交流、出版刊物、维护竞争和协作、把个人知识和地方知识变成公共知识、承认和奖励、塑造科学规范和方法、守门把关、培育科学新人、争取和分配资源、与社会的适应和互动、科学普及或科学传播等。

        科学共同体的功能之一是科学交流。科学交流有正式的交流和非正式的交流:前者包括小组讨论,定期报告,学术会议,短期的学术访问和人员交流,较长时间的协作,借助科学期刊、出版物、图书馆、电子网络交流科学信息;后者往往采取“无形学院”的形式。无形学院在地理上比较分散,但是参与交流的成员认识上影响较大。它代表复杂的、易变的研究和交流的前沿,通过灵活多样的非正式交流与合作,形成一个频繁交流的非组织的小型共同体。

        科学共同体的功能之二是出版刊物,包括出版各种公开的和非公开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定期的和非定期的简报、通讯、学报、会刊、杂志、论文集、专著、科学普及读物等。这些出版物除了传统的纸质文本外,现在电子文本也在各个专业网站上流行起来。科学共同体在这方面的一个重要职责是,要把具有独创性的科学论著及时发表出去,要把谬误百出的、荒诞不经的、平庸无味的东西尽可能排除在外。要完全做到这一点的确有难度,不过通过加强各种制度建设,组织好专家评审,提高编辑出版人员的素质,总是可以减少弊端的出现。否则,学术泡沫便会漫天飘舞,学术垃圾就要遍地堆积,就更不必说剽窃抄袭将有机可乘、巧取豪夺也可能发生了。

        科学共同体的功能之三是维护正常的竞争和协作。在科学共同体中,需要适度的竞争,否则科学没有活力和生气;但是,这种竞争又不能过度激烈和无序,否则会导致诸多弊端和内耗,甚至为争夺课题、项目、优先权、奖励等等而不择手段、相互攻讦。在科学共同体中,也需要一定的协作,否则很难完成较大的课题和任务,尤其是一些应用科学和大科学项目;但是,这种协作既不应泯灭科学家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应过多地限制科学家的研究自由。如何处理好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在各种要求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从而达到有序竞争、和谐协作的最佳状态,是科学共同体必须正确面对和及时协调的。

        科学共同体的功能之四是把个人知识和地方知识变成公共知识。科学知识或理论一开始都是由某些个人或在某些地域生产的,属于个人知识或地方知识,还不具有足够的普遍性和共有性。通过科学共同体的交流、批判、纠错、修正、同化,最后用共同体公用的词汇表或词典的语言准确而系统地表达出来,它就超越狭窄的个人和地域,从而变成具有普遍性的公共知识。戈林斯基详细说明科学知识在其起点何以不是公共的,而通过某些操作,在终点才转化为公共的。

        科学共同体的功能之五是承认和奖励。莫尔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科学家最终都对承认极其感兴趣。在这一关联中,科学共同体的功能是双重的:对科学家个人的承认,从科学共同体的规范的观点控制科学家的行为。这包括撤销承认以及把个人从科学共同体中驱逐出去的惩罚。当然,对科学奖励系统的强调,不应该低估或否认在达到某一目标时个人满足的印象,而且弄不好的话,这种奖励系统也有腐化或失灵的时候。(H. Mohr, Structure & Significance of Science, New York: Springe-Verlay, 1977, pp.21-25)

        科学共同体的功能之六是塑造科学规范和方法。科学共同体借助科学自身的本性和逻辑,生发、培植、训练和强化科学的规范和方法,为科学家提供行为准则和研究工具。默顿在讨论科学家的行为规范时,把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认识规范或称技术规范,另一类是社会规范——众所周知的科学精神气质(普遍性、公有性、非牟利性、有组织的怀疑主义)。后来,朱克曼把认识规范又分成两类。第一类是一般的方法论的约定框架。第二类认识规范是各个学科专业所特有的、比较具体的、专门的东西,大体相当于库恩所说的范式。

        科学共同体的功能之七是守门把关。发表与出版、承认与奖励的过程,是科学的重要的守门把关环节,而守门把关的重要手段则是同行评议和论文审查——当然是在制度保证下的、严守科学标准的、出于公正之心的同行评议和论文审查。为此,需要严密的程序设计和严格的审查人员遴选规章。尤其是,论文审查和刊物出版是科学共同体的知识产品的最后出口之处,因而必须采取严厉的措施,把好这个关口,才能做到优胜劣汰。科学共同体还有一个不成文的律令:一切科学研究成果,必须首先在科学会议或科学期刊发表,以接受科学家的审查和批评;越过科学共同体,动辄召开新闻发布会,轻率地与媒体唱和,在社会上大轰大嗡、恣意炒作,是有违科学规范和科学道德的,为科学家所诟病,为共同体所不齿。

        科学共同体的功能之八是培育科学新人。未来的科学家是在学校打下科学知识基础的,在他们初次接触科学研究和步入科学大门时,科学共同体的科学精神气质的熏陶,富有创造力的、德高望重的科学前辈的言传身教,对科学新人的成长犹如春风化雨润心田。科学家的科学素质的积淀,科学方法的把握,科学精神的养成,科学价值的体味,大都是在科学共同体内“羽化”而成的。

        科学共同体的功能之九是争取和分配资源。帕森斯认为,在组织内有三种不同的社会机制对保证正常的组织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种社会机制是获取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另一种社会机制是这些资源在组织内的分配与控制。最后一种社会机制主要是指组织内成员之间、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其目的是为了达到组织的整合。三种不同的社会机制在科研组织内完成的社会功能是不同的。第一种社会机制主要作为组织内有效率的知识生产,保持正常的组织结构的前提条件,而后两种社会机制则是实现有效率的知识生产和维持正常组织结构的组织措施与保证。(李汉林:《科学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1版,第108页)李克特用所谓的“交换系统”概念,描述科学家与像科学研究的雇主和赞助人这样的外部组织之间的关系。在这个系统中,科学家向这样一些组织提供科学信息,作为回报,他们接受提供进一步研究的设施,包括财政报酬在内的奖励。他特别告诫,科学共同体通过交换而获取资源时,要留神两个问题,即防止科学信息的不公开和实用性对科学的挤压。(李克特:《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第141—142页)

        科学共同体的功能之十是与社会适应和良性互动。鲁曼在论述科学系统的适应性和学习能力时指出,系统的适应性主要是指系统进行有效率的社会互动的一种能力。科学系统的适应性则是指科学系统在与其他环境系统的社会互动中,科学系统能够有能力较快地加工和处理环境系统的要求与影响,并从自身系统的功能与结构上做出与之相适应的反应。科学系统的学习能力是一种创造性的适应。系统的适应仅仅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而系统的学习才是一种主动的适应。从实质上说,科学系统的学习能力,显示出科学系统有效率地加工和处理环境系统信息的能力,它是科学系统创造性的根本所在。(李汉林:《科学社会学》,第99—100页)科学建制作为社会的建制之一,科学共同体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根本无法遗世独立。它应该主动地、创造性地适应社会,也就是与社会良性互动,从而既有利于科学发展,也能促进社会繁荣。

        科学共同体的功能之十一是科学普及或科学传播。科学共同体从社会纳税人那里获得资源,因而有责任把研究成果和科学知识用尽可能通俗的语言告诉公众,从而继续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为了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科学家在致力于科学内部交流的同时,也有义务在社会上进行科学普及或科学传播。轻视或放弃这一工作,是失职的表现。科学普及或科学传播,除了普及科学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传播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尤其是科学的精神价值)。同时,也要指明科学的限度和科学异化的可能性,使民众明白科学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而全面而准确地了解科学和理解科学——对科学的任何夸大或贬低都是不可取的。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