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飞人”重现的这个夜晚

    作者:本报记者 王斯敏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23日 04版)
    刘翔在比赛中。本报记者 王东摄

        15:50,坐上媒体班车准时出发。目的地:奥体中心,田径赛场。

        这是几天来坐过最热闹的一班车了,距发车还有二十多分钟,就已经满满当当,继续涌来的记者只能等半小时后的下一班。

        田径本身吸引人,“飞人”刘翔的广州亚运首秀就更吸引人。可以说,这是车上众多同行今晚的重要目标之一。一位小志愿者悄悄地缩在班车后排的角落里,一边自责占了一个记者的位子,一边忍不住“劝解”自己:“就想去赛场看一眼刘翔,看一眼就行。”

        这种心情无需多言。两年多的起起浮浮,刘翔的每一次出场都牵动着国人的心。两年多前,他在家门口的奥运会上留下一个遗憾的背影,这次同样是在家门口,他能否给自己和观众一个满意的答案?

        17:50。奥体中心看台上黑压压一片,上座率之高可以想见。“‘飞人’首战,75000张门票顷刻售罄”,赛前消息可见不虚。一项项比赛激烈地上演着。正当广播宣布女子400米决赛颁奖开始的时候,一阵欢呼猛烈地响起。

        刘翔来了。虽然直播还没有切给他任何镜头,眼尖的观众还是第一时间从遥远的看台上认出了他。热身、试跑、换衣……此刻的刘翔显得沉稳而低调,脱去外衣的时候,胸前黑T上浮现几行字:“隐藏实力,多说无谓”,似乎可一窥“飞人”心态。

        18:20。枪响、起跑、跨越、冲刺。电光火石的一瞬,刘翔以明显优势第一个过线,获预赛小组第一。13秒48,这个成绩对于昔日的刘翔不算什么,但在今天,仍然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因为,谁都看得出他跑得轻松,最后还明显地收住了速度,正应了那句“隐藏实力”;也因为,这是他三届亚运预赛的最好成绩,“飞人”的潇洒与气度又回来了。

        “决赛争取跑进13秒20”,这是他匆匆离去时留下的目标。而观众们显然对这样的预期很是满意。经过两年多的等待、关注甚至煎熬,我们可以欣慰地说,国人依然期待刘翔,即使在他最低迷的时候,依然不抛弃、不放弃;在刘翔与脚伤“战斗”的过程中,观众对待输赢的心态,也逐渐由极端变得成熟。今天,75000观众在这里山呼海啸,与其说是为了目睹“飞人”重返巅峰的奇迹,不如说是期待一个遭遇挫折的勇士再度站起。只要屡败屡战,就是胜利。

        19:00。刘翔已经在媒体的“围追堵截”下离开,赛前有人担心的“观众成片退场”的景象并未出现。人们为还在持续的男子撑杆跳高决赛欢呼,为女子七项全能200米的比赛欢呼,为每个选手的精彩表现欢呼。

        聚焦刘翔,更享受比赛本身的魅力。这个夜晚,观众眼里并不只有“飞人”。

        (本报广州11月22日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