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高原绝地的“拼命三郎”

    ——记兰州军区某工兵团

    本报记者 陈劲松 特约记者 魏 春 通讯员 李凤鸣 毛德海 《 光明日报 》( 2010年11月16日   07 版)

        兰州军区某工兵团,连续7年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绝地担负高原工程施工任务,创造了世界上高海拔工程建设奇迹,年年被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在日前的一次报告会上,工兵团的事迹,闻者无不落泪。

    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

        2004年7月,时任营长的黄明付奉命赴雪域高原执行施工任务。这里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含氧量不到海平面的一半,紫外线照射强度超出平原50%,一个月里5到6级的风要刮20多天,全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下。当时,部队技术力量薄弱、施工经验不足,黄明付彻夜难眠,组织有施工经验的官兵集思广益,加班加点编写出《施工常识手册》。2006年8月,一项工程进入攻坚阶段,由于围岩结构不稳定,出现近百次塌方,黄明付干脆把铺盖卷搬到工地,连续几天几夜不下工地。从任营长,到任副团长、团长,黄明付始终战斗在施工一线。

        2007年8月,团原参谋长周兴东带领官兵对一处岩层实施装药爆破,由于岩石不够稳固,碎石不时往下掉,团领导决定派人在高处实施排险。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险情,周兴东主动请缨:“我有经验,我上!”他把绳子系在自己的腰上,在高处连续作业7个多小时。险情排除了,周兴东却多处受伤,累得瘫软在地。

        在工兵团,每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被称为“拼命三郎”的六连连长程晓飞,连续多年参加施工,繁重的劳动和严酷的环境,让他患上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和胃病,但碰上危险系数大的作业任务,他总是冲在最前面。2008年6月,政治处主任向良鸿所带的车队被困风雪达坂,随时面临冻死饿死的危险。他果断下令战士先撤离,自己“留守”长达6个多小时,直到救援官兵抵达。

    四位英雄献出年轻生命

        年复一年的高原施工,官兵们首先要战胜的困难是高原反应,他们轻则头痛、头晕、心慌气短、失眠、厌食,重则患上致命的肺水肿、脑水肿;高原综合症使他们的心肺增大、牙齿脱落、大把掉发。

        在施工的头两年,部队没有房子住,没有干净水喝,只能住帐篷、饮河水;晚上零下十几度的气温滴水成冰,官兵们戴上皮帽、加盖大衣、身体蜷成一团才能勉强入睡。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顶着高原反应的官兵们坚持节假日不休息,人员三班倒,工程不停工。

        打眼时,风钻手要举起30公斤重的风钻,不到几分钟手臂便酸软无力;于是,他们就用肩扛,用胸顶,飞扬的岩石粉尘不停从钻眼中喷出,打在脸上针扎似的疼。在风钻的高频冲击震动下,官兵们的手掌经常打起串串血泡,鲜血、岩石粉把手套和伤口粘在一起,从头到脚全是污迹,外形活像“兵马俑”,吃饭时手臂疼得连筷子都拿不动。出渣时,岩石爆破后产生的大量硝烟和尘土聚集,呛得人睁不开眼、喘不过气,官兵们把口罩打湿当“防毒面具”戴在嘴上。工兵团第一任政委胡光耀说,官兵们肩头扛起多少重量,没有人细细统计,但20天磨破一套工作服,30天穿烂1双解放鞋,一年消耗200副手套的统计数字,是他们劳动强度的有力证明。

        由于工程复杂,施工中塌方不断,官兵们几乎天天与“死神”打交道。2007年4月25日,七连指导员允宝胜带8名战士实施掘进作业时,发现正上方一块1米见方的岩石有些松动,允宝胜立即朝战士们大喊:“危险!快跑!”几秒钟后,身后传来一声巨响,150多方土石从顶部垮塌,一台装载机瞬时被砸成“麻花”。

        从2004年开始,三营教导员刘克勇连续4年带队赴高原施工,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经常风餐露宿,他患上胃溃疡。团领导几次劝他下山治疗,他却说:“部队工作正处攻坚阶段,我不能扔下部队不管!”2007年8月,刘克勇胃部疼痛加剧,被诊断为胃癌。他悄悄揣起诊断书,毅然回到工地。临终前,36岁的他留下遗言:“战友们,施工任务完成时,请你们把所有的机械车辆鸣响,让我再听一听那熟悉的声音!”

        在工兵团,像刘克勇一样把生命留在雪域高原的战士还有3位——2007年5月8日,四川籍战士张豪在拆卸模板时,吊在半空中的模板突然被狂风吹落,张豪推开身边战友,自己献出年仅19岁的生命。2007年8月15日,实施凿岩作业的陕西籍战士王小龙被突然掉落的石块砸中头部壮烈牺牲,年仅18岁。2009年7月1日,陕西籍战士王东东,因急性肺水肿、脑水肿,将20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雪域高原。

    官兵个个是“诸葛亮”

        在高原施工中,官兵们讲科学、讲苦干、重巧干。他们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总结积累高原、高寒、高危条件下科学施工方法,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为了破解严寒缺氧、深层冻土、岩层破碎等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的一个个难题,官兵们一边请教专家、查找资料,一边反复实验,摸索出“少装药、短进尺、勤观测、强支护”,“密打眼、弱爆破”等10多项措施办法;针对工程设备相对落后的实际,他们广泛进行技术革新,自行研制出混凝土注浆机、砂石料人工筛分机、移动作业平台等20多种简便实用的施工器材,使作业效率提高20%,施工成本降低10%。

        高原施工天天有爆破、时时有危险。团党委把安全施工作为工程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严格落实“团领导包地段、营主官包点位、连主官包作业面”的安全工作责任制;成立安全工作督导小组,在作业班组设立安全员,做到思想上警钟长鸣、制度上严密有效、监督上严格细致。根据施工实际,团里还定期组织官兵学习施工安全常识和上级关于安全稳定工作的指示要求,依据条令条例和有关规章制度,对安全工作进行细化和规范,整理制定《施工安全知识手册》、《施工安全条例》等实用安全规范。

    延安精神的新传人

        几十年来,延安精神一直是驻守祖国大西北的官兵之魂。而今,兰州军区某工兵团在艰苦的高原工程施工中,用创造一个又一个施工奇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无愧于延安精神新传人。

        工兵团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特别艰苦的环境,特别困难的任务并不可怕,只要那里的党组织足够坚强,党员干部时时处处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无私奉献,就一定能够完成任何艰巨任务。工兵团的先进事迹启示我们,面对困难,面对史无前例的事业,只有发扬科学创新的精神,才能破解各种矛盾和问题。目前,全党正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兰州军区某工兵团建功高原,为我们作出了有说服力的榜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