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享受上海世博会

    作者:孙晶岩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30日 07版)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后,我到世博会参观,看得兴味盎然。世博会是灵感和思想的艺术画廊。观摩世博会要有历史知识、文化积淀和艺术积累,这样见到你所心仪的展馆、展品才能引起共鸣,在心灵上擦出火花。世博会上各国都呈现出自己的文化瑰宝,观摩世博会是一次极好的游学。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只有倾注情感去寻找,静下心来去品味,才能心有所悟,观有所感。只有像蜜蜂采蜜那样吮吸精华,才能视野开阔,心灵丰富,精神愉悦。观世博是一种充电,一种沉醉,一种享受,一种升华。

        上海世博会给我的突出感觉是世界各国都把自己的宝贝拿来与人共享。墨西哥馆有一尊1200多年前的多罗雷斯圣母祭坛,惊人的美丽。据墨西哥馆历史文物展品总负责人何塞厄尔提斯介绍,这个祭坛此前只出国到过纽约等地,此次是首次来到亚洲国家。由于祭坛很重,运到中国很不容易。但他们觉得圣母与中国的观音有点相似,可以作为墨中两国人民情感联系的桥梁。所以想了很多办法,最终将圣坛拆分为63件空运到中国。我仔细端详着圣母,她身穿紫色长袍,胸前戴着十字架,双手握在一起,脸上的表情沉静安详,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捷克馆,我看到了布拉格查理大桥上圣约翰·波穆克雕像和雕像下面的青铜浮雕。这是捷克馆的镇馆之宝。一尊浮雕上面有神父被人们从桥上往下扔的场面,还有一尊浮雕上是神父和狗,人物形象非常逼真。查理大桥被捷克人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大桥”,捷克人笃信大桥上的青铜浮雕会给人们带来好运,凡是经过那里的人都要用手摸一摸。久而久之,青铜色的浮雕被摸得金光闪闪。为了上海世博会,捷克人小心翼翼地把铜像和浮雕空运到上海,这是有史以来,首次使捷克共和国之外的人有触摸好运的机会,可见捷克人民对上海世博会的重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

        丹麦馆的小美人鱼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小美人鱼是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标志性建筑,这件国宝将安徒生童话的意境呈现在观众面前。为了让中国人能够欣赏小美人鱼,丹麦人用起重机将海的女儿塑像连同塑像下的巨石吊起来,装箱运往中国。这是小美人鱼在哥本哈根的海面上静静地坐了97年后第一次走出国门。金黄色的小美人鱼坐在那里,若有所思地望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是那样美丽而恬静。

        法国馆里有七件油画和雕塑,埃及馆里有6件法老时期的珍贵文物,意大利馆里有极其精美的雕塑作品,中国馆里有珍贵的《清明上河图》。在世博博物馆,由罗丹美术馆参展的7件罗丹的雕塑吸引了我的视线。《思想者》、《吻》、《巴尔扎克》、《祈祷》、《小丘上的睡美人》、《安德罗美达》、《乌戈林和他的孩子》,一件比一件美。这7件作品都是原件,也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佳作。亲眼目睹,大饱眼福,我深深地陶醉其中。 

        世博会的历史是精彩的近代人类文明和创新的历史。159年前,中国的茶叶、丝绸和中药正是通过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为世人所瞩目,使世界看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上海世博会给中国人带来了这个机遇。世博会是展示新思想、新创意、新科技、新发明的舞台。电视、电灯、电话、汽车、照相机、留声机、迷你型手表等人类众多领域的新成果,都是在世博会上首先展出,或者借助世博会得以传播。世博会是全人类的国际盛会,是一次文化盛宴。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综合类型的世博会,是有史以来最盛大的一届世博会。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采访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就想世界给我16天,我还世界5000年。北京奥运会办得很成功,但是中国人办奥运费了那么大劲,美中不足的是时间太短,老百姓参与其中的毕竟是少数,能够走进鸟巢,能够看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能够走进奥运场馆现场观看主要比赛的中国人毕竟是少数。虽然很多人在家里守着电视机也看到了奥运会的比赛,但是它毕竟和现场直接观看,现场参与有距离。与奥运会不同的是上海世博会整整184天,时间比北京奥运会多出很多倍。上海世博会为所有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一个展示思想、智慧和创造力的巨大舞台。世界给我184天,我要好好珍惜这难得的学习外来文化、欣赏外国瑰宝、了解异域风土人情、与各国朋友交流的机会。

        上海世博会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不出国门看世界。我观看了100多个场馆,涵盖所有的热门馆,拍摄了3000多幅世博会的照片,并制作了一个小片子,仍然意犹未尽。世界文化太丰富了,我觉得每一个场馆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世界文化也是色彩纷呈。作家的硬功夫是能够去发现、去感受、去思索、去吸纳、去传播。

        上海这座城市对我并不陌生,我的外公外婆在上海居住了几十年。上海是世界上最大,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是当之无愧的国际大都市,是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徜徉在黄浦江两岸,看到一座座摩天大楼,我仿佛走进了纽约的街道。上海拥有的摩天大楼已经超过了纽约。建筑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同步进行,我希望世博会未来城市的灵感能够给中国人以启示,对城市规划做出理性的判断。我希望世博园里的城市最佳实践区能够让我们借鉴世界各国的长处,把城市打扮得更加美丽。

        采访上海世博会像强行军,既需要体力,又需要智慧。我一天要走几十公里,像蜜蜂一样在各国的展馆采蜜。我在大学读的是文学,但我对艺术很痴迷。到美术系旁听西方美术史,到舞蹈系观摩舞蹈教学,拜音乐系老师学弹钢琴,拜摄影教授学习摄影,拜建筑专家学习欣赏建筑,拜服装设计师学习服饰文化。艺不压身,这些知识积累为我写世博会奠定了基础。我采访了世博园馆长、新闻官、世博局安保部长、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建筑师、武警战士、志愿者、游客等诸多人物,完成了长篇报告文学《珍藏世博》,即将与读者见面。

        灿烂的世界文明应该是东西方文明的荟萃。当世界聚焦中国,我们应当让世界了解中国在人类经济发展史和文明史上所起到的进步作用。近年来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但是中国的文化还没有很好地介绍给外国人。中国有着悠久的灿烂文化,五千年绵延不绝。中国不仅要做一个经济大国,而且要做一个文化大国。世博会是让中国人了解世界,同时,也是一个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机会。我之所以几度飞往上海,每天以强行军的速度观博,是因为我想了解这个世界,同时让世界了解我亲爱的祖国。我多想做一座桥梁,通过自己的笔,为沟通东西方文化架起一道彩虹。

        图为10月28日,游客在上海世博园英国馆的装有种子的亚克力“触须”前休息。新华社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