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野味”:树上“摘”鸡
水库旁,山腰上,树林里,1000多只体壮羽亮的散养山鸡在追逐嬉闹。要鸡的、买蛋的电话一个接一个。近日,山东五莲县石场乡的“鸡司令”周东波忙得不可开交,赶紧向村里亲戚打电话求援:“晚上你找五六个人,过来帮着‘摘’鸡。”
“摘”鸡?见记者满脸疑惑,老周连忙解释说:“这几年,俺培育出了这种体质好、野性强的山鸡,在山间建起养殖场,将山鸡散养在山涧密林。这山鸡,住在天然氧吧,渴饮露水山泉,饿食草籽蚂蚱。它们跑得快,逼急了就飞到树上,白天很难拿。得等到夜里鸡到树上歇宿后,找人上树‘摘’。”
在石场乡,“小山鸡”已成“大产业”,这里的牧野山鸡合作社,带动起全乡200多个养殖户。去年,全乡共饲养山鸡5万只,销售山鸡蛋15万公斤,小山鸡已飞入许多大中城市的超市。“咱这山鸡蛋论枚卖,价格是普通鸡蛋的2倍。这不起眼的山鸡也变成‘金凤凰’了!”周东波喜不自禁,“今年,全乡山鸡养殖规模达到15万只,再过两年,力争达到年饲养山鸡30万只、销售山鸡蛋100万公斤的规模,把石场建成全省挂号的‘山鸡养殖之乡’。到那时,农民从树上‘摘’下的就不仅仅是一只只山鸡,而是一把打开致富大门的‘金钥匙’了。”
唱“民俗”:点“石”成金:
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巷,轻步拾阶而行,走进枣庄市山亭区的兴隆庄,记者观赏到独特的景致:石墙夹着石径,石径缀着石房,石墙撑起石椽,石瓦缀在石顶,错落有致,千姿百态。
据村里老人单金柱介绍,这里原名叫“穷命庄”,解放后改为“兴隆庄”。记者站在高处望去,整个石村泛着青白,透出古朴的美。在村头场院里,一群游人正在玩起碌碡,不时传来碌碡与石板的碰撞声和孩子们的欢笑声。抚着石围墙,踏着石梯,轻轻步入一家石院,推开贴着门神的小石门,穿过摆放着石臼、石锄、石铲等农事器械的过廊,一个由石板砌成的北方民间小四合院映入眼帘:石板房座北朝南,高约4米;天井中央摆放着石桌,旁边散放几个石凳;石磨搁在一角,光滑的石磨道泛着青光;黄灿灿的玉米挂满树枝,红彤彤的辣椒扮靓墙头,石板垒砌的牲口棚内山羊在欢快地吃草。只见石砌的灶房内,灶、钵、碓、槽、缸、盆等,都是用石头凿的。
“藏在深山人未知”的石村何时从梦中醒来?随行山亭区干部高洁说:“近年来,乡亲们打起石头的主意,唱起‘民俗歌’,打造起石头风情园,使这个‘深山隐士’被推向了银幕、荧屏,众多影视组纷纷来这里拍摄、取景。去年,共接纳了国内外游客达8万多人,并催火了客运、住宿、餐饮等产业。
玩“虚拟”:网上“卖”花
在网上打开“百度”,一搜索“花农官学营”,众多信息立即跃入眼帘。记者按图索骥走进位于沂蒙山区的“中国海棠之乡”汤河,走进官学营的家,只见他正端坐在电脑前,在网上一丝不苟地发布“信息”。当记者看着他一点一点的敲击着键盘时,官学营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这手握惯了锄头,玩起这玩意还真有点不自然。自从学会上网后,看看网页、点点鼠标,吃饭的工夫就能联系到满意的货源,足不出户就能赚到钱。”
近年来,这里的花农对海棠进行了科学筛选和培育,将传统的海棠嫁接在临沂特色砧木——木瓜上,成功创造出具有“汤河特色”的海棠——沂州海棠。成立了这个专业合作社,以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网络化销售道路,提高产品含“金”量,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目前,合作社已有会员176户。官学营满脸喜色地说:“俺在‘中国农业网’、‘中国绿化网’上设有网页,并建有自己的网站。今年刚开春,通过互联网卖到广州6000株高杆海棠,净赚了9万多元。将鼠标轻轻一点,就能和外地客商洽谈生意。目前,全镇已有60多位农民网上‘淘金’,为自产苗木寻找市场。”
图为山东省郯城县郯城镇郑城后村农民在扬晒收获的稻谷,该县素有“鲁南粮仓”之称。
新华社发(张春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