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淮安,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寻常百姓生活,几乎处处都有淮阴工学院师生的身影。作为一所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淮阴工学院坚持立足地方“唱大戏”,紧紧依托地方优势产业和特色资源打造学科优势和特色,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说,“淮阴工学院是淮安的一棵‘大树’、一口‘深井’,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是技术创新的源泉。”
学科布局按需优化
“坚持学科交叉渗透、依托地方优势产业和特色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选准学科发展突破口,努力打造学科优势和特色。”这是淮阴工学院院长朱汉清对学院的定位。
近年来,随着淮安作为“台资新高地”的快速隆起,再加上冶金、盐化工、机械制造等传统支柱产业的发展,淮安的优势产业已逐渐显现。该学院围绕地方优势产业,依托凹凸棒土、盐岩、芒硝等地方特色资源优化学科布局,将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5个学科列为一级重点建设学科,优先发展凹土资源利用、数字化制造技术、盐化工技术等学科研究方向,在政策、资源、人才等方面给予保证和倾斜。
目前,该学院共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41个本科专业,都是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专业。尤其是依托本地优势行业和特色资源发展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和凹土资源利用,已成为学校的鲜明特色。
人才培养因势利导
除了专业设置紧跟社会需求之外,淮阴工学院还根据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该学院部分专业实施了大类招生、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先后开办了“富士康”班、“淮钢”班等,积极和企业开展联合办学,为其订单式培养人才。此外,该学院还与淮安微软公司合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微软公司的课程,强化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淮安盱眙县,凹土的储量占全世界远景储量一半以上。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考虑,淮阴工学院迅速组建科技攻关小组,成立了凹土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2008年9月,该实验室获批为江苏省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如今,实验室已与多家大型企业开展紧密合作,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成直接经济效益。
记者在淮阴工学院采访了解到,像江苏省凹土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这样,通过科技创新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还有很多,江苏省数字化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介入医疗器械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盐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纷纷建立并运行起来。
服务地方发展一如既往
作为生于淮安、长于淮安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淮阴工学院始终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
近年来,该学院相继开展了“百名教授进企业”和“百名博士进百企”活动,由学校拨出专项经费、出台专门政策、召开专题会议,动员教师组成科研团队,主动找“米”下锅,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也为学科专业建设服务。同时,该学院在项目申报、工作量计算、职称评定、评优评奖等方面优先支持重点建设学科发展,优先考虑参加校企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服务企业的积极性。
“学校实验室是个小实践,把学生放到企业、放到生产第一线锻炼才是大实践”,本着这样的理念,该学院探索实施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设立学生实践创新奖,动员教师带着学生进企业,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在淮钢工作的该学院毕业生小王说:“在以前经常跟着老师去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现在走上了岗位,我们不仅动手能力强,还能更快地适应工作节奏,现在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已经成了单位的技术骨干。”
淮阴工学院党委书记章跃表示:“服务地方发展既是高校的职责,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为己任,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努力为淮安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