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

    爸爸是我的人生教科书

    作者:郭瑞雪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12日 09版)

        南京师范大学学生 郭瑞雪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叫郭瑞雪,是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

        经常有人问我:“你心中的爸爸是什么样子的?你的爸爸是不是称职的好爸爸?”我想说的是:我的爸爸是一个对工作、对事业很投入的人,也是一个对别人特别热情、对家庭很负责的人。虽然对他的丰富内心,我还不能说已经完全理解;对他所坚持的信念和他所追求的理想,我还没能够彻底领悟,但我会不断地去思索、去解读。

        2004年,我考上了鞍山一中。紧张的学习,让我忙得有点喘不过气来。可偏偏这时,每到周末晚上,爸爸都会到市孤儿院,把一个5岁的小男孩领回家,和他满屋子玩,家里顿时觉得很吵。我当时心里就来了气:什么爸爸,对自己的女儿没有时间关心,反倒有的是时间带别的孩子。我的不满,爸爸察觉到了,就过来没话找话地问:“女儿,上高中学习怎么样啊,紧不紧张啊?”我没好气地说:“你有那么多儿子、女儿要照顾,还有心情来管我啊。”爸爸沉默了一下,又习惯性地挠挠头说:“他们都是可怜的孩子,更需要有人疼啊。等你大点儿,就知道了。”后来,我在大学参加了“爱心学社”组织的义务支教,每周为红光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讲课。孩子们渴求知识、渴求关爱的目光,深深触动了我。我一下子明白了,爸爸为什么要执著地帮助那么多孩子。

        作为女儿,父母身体健康,是最大的心愿。可是我一直觉得,爸爸不拿自己的身体当回事。一个傍晚,从不红脸的爸妈忽然吵了起来。爸爸扯着嗓门喊:“你还在医院工作,这点道理都不懂!”我忙走过去。妈妈抓着爸爸的手臂对我说:“你让你女儿看看,都快50岁的人了,哪能月月去献血小板?”我一看,爸爸的胳膊上,有好几个粗粗的针眼。我真有点心疼,说“爸,别献太频了,妈和我多替你担心啊。”爸爸见我不帮他说话,有点不高兴,说:“大人的事,你别管!”我气得走到一边说:“天底下那么多需要输血的人,都等着你一个人去献吗?再说了,也不能不顾自己的身体呀!”此后很久,我才知道,爸爸献的血,真的救了别人的命。把他的爱毫无保留地给了别人,也装满了我的心。

        一天,我放学回家。一看家里的电视不见了,就着急地问爸爸:电视哪儿去了?开始他不吱声,一看他的神情,我就知道,他准是又把电视送人了。我赌气说:“我要看电视!”爸爸解释说:“他们家实在太困难了,有小弟弟要看电视,咱们还是让给他看吧。再说,你也要高考了。看电视,也耽误学习。”我说:“别人家的孩子看行,自己家孩子怎么反而还不行呢?”爸爸说:“别着急,等我把钱攒够了,再给你买个大电视回来,好不好?”我心里太清楚了,这份钱,他永远都攒不够。他心里总想着帮助别人。而且,奇怪的是,他总能发现有困难的人。攒够100块钱,他就会捐出去,哪能有买电视的钱?

        今年暑假,我在家里不经意地翻到了两本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证书。打开一看,上面写着爸爸妈妈的名字。我有点慌了,就问爸爸:“你们都捐了?”爸爸一边看着书,一边说:“是,都捐了。”我说:“就这么简单?”爸爸头也没抬,说:“是,本来就是挺简单的事”。我说:“将来,我可到哪去看你们呀?”他放下书,拍拍我的肩膀说:“傻孩子,就是不捐,你不也看不到了嘛。”我说:“那你们也得留点什么吧?”爸爸说:“记在心里比什么都重要。我和你妈妈不是还有照片吗?有空看看不就行了。这真不是什么大事。

        说到这,我想说说我妈妈。她是医院的一名主管护师,工作很辛苦。可家里家外的事,都得靠她一个人张罗。多年来,妈妈不仅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抱怨的话,还经常叮嘱我,要理解爸爸。我是幸运的女儿,爸妈给了我一个多么幸福的家。

        今年4月,南京市中心血站急需血小板,向社会发出了捐献呼吁。我看到后,就和同学一起去捐献。可是一检查,我的体重差了一点。差一点我也要献。在我的坚持下,医生同意了,我就献了两个单位的血小板。我心想,爸爸都献过那么多回了,我献这点算什么?

        2009年12月26日,我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第一个打电话告诉了爸爸,他兴奋地叫我:女儿同志!当时,我真的又激动又自豪。

        我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怎样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人,怎样实现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人生,怎样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使命,正确的答案,就在爸爸这本人生教科书里。我会永远珍藏着,一直读下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