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

    供给管理影响下的
    宏观绩效研究

    作者:高 宇、杨 慧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12日 10版)

        ◆深入研究以微观层面制度改革为主的供给管理政策的周期性宏观绩效将成为拓展现有经济理论框架的基本内容,对于理解和应对经济危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特殊意义。可以进行开拓的研究方向包括:规制影响消费者行为、规制影响新技术在经济和社会体系中的吸收、规制影响金融资本投资去向等。

        供给管理的理论源头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供给学派。当时为摆脱西方经济的滞胀困境,供给学派描述了著名的拉弗曲线,强调通过降低税率刺激经济、增加就业,实现均衡。供给学派认为,供给管理政策能够改变包括企业和劳动者在内的生产者所面临的激励。短期内,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技术条件等可能无法发生变化,但寻求改变生产者的激励是可行的。进入21世纪,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区域经济布局的深刻变化,以及人们对长期经济增长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产业政策、区域政策以及针对长期总供给的增长政策等成为长期供给管理政策的主要构成部分。针对微观基础和结构调整的供给管理宏观效应研究正在成为开拓经济学研究的新范式与新视角。

        供给学派认为,调节劳动者的激励是供给管理政策的核心,而劳动者的激励取决于两个相对价格:工作与闲暇的相对价格和未来消费与现代消费的相对价格。第一个相对价格决定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第二个价格决定了工人的储蓄积极性。短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特别是工资成本。因此在短期内,供给管理的手段包括降低企业的税收和费用,特别是控制工资与物价的收入政策、指数化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的人力政策,以及在长期促进经济增长的增长政策。实践中的供给管理政策主要通过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上放松监管的监管改革实现宏观经济绩效。供给管理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绩效影响的内在机制是:

        1.配置效率,影响不同产品部门间、部门内不同生产率厂商间的资源配置。大量文献指出,当降低税率和贸易监管,减少价格控制和其他政府干预,使产出市场更富有竞争性时,价格将更接近成本,产品和资源的配置因为减少了扭曲性而获得静态效率,资源从较低生产率部门流向更有效率的生产部门,构成总体经济增长的主体。破坏资源流动的监管壁垒则会因允许低生产率活动的持续存在,抑制企业采纳高生产率活动,产生消极的总体经济绩效。

        2.生产效率,影响现存厂商的生产率。产品市场的监管改革对现有厂商的生产率具有直接效应。更多的竞争刺激了企业X效率的提升,并有效地组织生产。诸多经济学代理人模型就为什么更多的竞争倾向于减少偷懒的问题给予了充分解释,包括可以更有效地监督管理者、规避破产后果、需求更富弹性导致利润增加等。所有者从公众到私人的转换对于激励管理者和工人起到重要的作用。

        3.动态效率,通过改变创新激励、决定新产品和新工艺取代旧产品旧工艺的速度来影响生产率增长。降低税收和监管改革影响总体宏观绩效的关键机制在于处在市场经济发动机地位的“创新式破坏”——通过新技术取代旧技术的持续经济重构与资源重新配置。市场提供更高的创新回报,从而鼓励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发展,与此同时,市场发育程度也影响了创新能力。

        相对于宏观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影响宏观绩效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但作为被宏观经济学家所忽略的影响宏观经济绩效的重要因素,目前已引起广泛关注。众多实证研究通常采用计量分析方法直接评估经济产出,或是利用生产和成本函数估算供给管理政策变动的影响。同时,部分文献将宏观经济模型与经济产出估算相联系,以确定对整个经济的影响。

        1.计量实证分析。Goff是对以监管改革的宏观绩效进行估量的先驱,他采用要素分析构建美国整体监管改革的测量方法,发现了监管对于产出路径的格兰杰因果关系。随后,多部门监管数据和国家层面面板数据的发展导致了微观监管经济影响的新发现,目前已有大量实证研究成果,多数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时间序列分析、双重差分方法也被广泛使用。

        2.内生增长分析。Nicholas和Crafts认为,微观监管在索罗曲线向下移动趋势中起到了更多负面的“税率”影响,因而减少了技术进步率和长期的劳动生产增长率。Dawson和Seater将微观监管作为调整变量的新变量引入内生增长模型,得出了一个断裂趋势(trendbreak)模型,指出各种微观监管不仅影响了全要素生产率,还包括进入成本以及劳动力成本。来自英国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市场力量和创新之间存在一个转化了的U形曲线关系,峰值达到了边际价格—成本的20%处。Dutz和Hairy以产业和发展中国家为例,应用极端边界研究分析(extreme-bounds analysis)估计了多种微观监管与竞争指标对于增长的贡献,发现反垄断政策和大企业平均寿命具有显著影响。

        3.市场结构分析。该类研究主要考察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对微观监管及政策变动的反应。研究表明,虽然同样存在对数据资料的大量需求等问题,在一些情况下其结论仍能展现出供给管理政策的积极影响。Blanchard和Giavazzi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研究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影响。其核心假设是:产品市场监管作为垄断竞争的来源之一,决定了进入成本的租金规模与竞争程度;劳动力市场监管决定了工人的谈判权,进而影响租金在工人和厂商间的分配。其模型论证了劳动力市场放松监管隐含了短期内较高的失业率和较低的真实工资,而长期内由于进入成本下降,新厂商的进入将与较高的就业和真实工资相联系。并且,产品市场的放松监管激发了劳动力市场的监管放松。

        整体而言,供给管理通过要素重新配置、资本积累、竞争和创新影响宏观绩效,但对绩效影响的评估需要解决政策自身的内生性问题。考虑制度环境对于政策效果评价的干扰,人们将更倾向于采用不同国家和时间的变量间的交互影响。笔者认为,深入研究以微观层面制度改革为主的供给管理政策的周期性宏观绩效将成为拓展现有经济理论框架的基本内容,对于理解和应对经济危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特殊意义。可以进行开拓的研究方向包括:规制影响消费者行为、规制影响新技术在经济和社会体系中的吸收、规制影响金融资本投资去向等。

        (作者单位:山东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