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效法“希望工程” 为乡村教师解困

    读者网友呼吁实施“黎明工程”

    作者:记者唐湘岳 通讯员覃遵奎、向水生 《光明日报》( 2010年10月11日 01版)

      本报长沙10月10日电(记者唐湘岳 通讯员覃遵奎、向水生)10月8日,本报在一版头条登出《李黎明去世敲响警钟,乡村教师健康不容忽视》一文,随后又开设《关注乡村教师》专栏。李黎明长期扎根贫困山区,呕心沥血、顽强拼搏、献身事业的精神,激励着广大乡村教师,得到各族人民高度赞扬。同时,以李黎明为代表的乡村教师的境况也引起广大读者极大关注。许多读者网友建议国家像实施“希望工程”一样,启动“黎明工程”,为乡村教师解困,提高乡村教师幸福指数。

      湖南省永顺县委书记李平深情地说:“李黎明同志的事迹非常感人,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教师要向他学习,为我们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继续努力工作。同时,乡村教师的困境要引起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全社会要像以往积极参加救助贫困失学儿童的‘希望工程’那样,迅速启动一项关注乡村教师的解困工程,以确保农村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广东省广州新隆物业集团董事长黄梓强,1997年救助4名永顺的苦孩子,8年累计捐款16万多元。多年来,他给社会福利事业、特困学生和希望小学捐资赠物达50余万元。得知李黎明的事迹后,他激动地说:“农村教师很辛苦,一个好老师不容易,一位好校长更不容易。以前我们主要是帮助贫困学生,很少帮助老师。从李黎明校长的事情来看,农村教师困难很大,需要全社会力量来积极帮助他们。由于是因李黎明的事情引起的,我希望设立一个帮助乡村教师的‘黎明工程’。最好是有关部门牵头组织,我们将积极参加,我相信很多人也会像当年踊跃参加‘希望工程’那样投身‘黎明工程’。”

      福建网友徐飙说:“一口气把有关李黎明校长的文章全都看完。李校长的事迹,深深打动我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李黎明校长那样,有一颗这样的心:无私奉献、默默无闻、不计得失、事业第一……我们每个人都深深地惋惜:这么好的老师,就这样与世长辞了。眼泪无法让他回来。我们最需要做的是:让每个真正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好老师、好校长,不这样跟我们永别!中国需要这样的大写的人,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别再让这脊梁就这样折断;他们是祖国的长城,别再让长城如此坍塌。”

      许多读者表示,启动和实施“黎明工程”,是为千千万万乡村教师解困的迫切需要,是发展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迫切需要。 

      南京网友“洋洋”是一位大学教师,她说:“‘希望工程’已经成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富影响的民间社会公益事业。现在,为了弱势群体——乡村教师,为了我国的教育事业,我们迫切需要启动“黎明工程”,需要继续高唱《爱的奉献》: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