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6月03日 星期四

    江苏镇江第四次打捞《瘗鹤铭》残碑

    “大字之祖”有望重见天日

    作者: 《光明日报》( 2010年06月03日 04版)
    新闻链接
    瘗鹤铭,刻于南朝·梁,陶弘景书。楷书摩崖,存90余字。原刻在镇江焦山西麓石壁上。中唐以后遭雷击崩落长江中。经历代专家考证,《瘗鹤铭》原文应在160字左右,尚有很多缺失。瘗,音易,埋葬。右图为《瘗鹤铭》局部。

        本报南京6月2日电(记者 郑晋鸣)江苏镇江6月1日启动“大字之祖”《瘗鹤铭》残碑的打捞工作。《瘗鹤铭》原刻于镇江焦山西麓临江崖壁之上,大约在唐代后期坠落江中。这是历史上第四次打捞《瘗鹤铭》。

        《瘗鹤铭》原文应在180字左右,但存世的《瘗鹤铭》仅有90多字,现存的5片残石,最早一片于清康熙52年被打捞出水。自残石被发现以来,对它的时代、作者、思想艺术性等方面的研究至今未有定论,使其成为“千古之谜”。镇江市曾于2008年组织打捞出了4片残石。这4片残石上共有5个字,被考古学家誉为“字字国宝”。镇江焦山碑林碑刻博物馆丁超馆长告诉记者,当时发现水下还有4块分别重达800多吨的巨石,非一般机械所能撼动,所以打捞工作一度终止。

        此次打捞是第四次打捞,也是一次终结性的打捞。为了能让上海救助打捞局自重万吨的“勇士”号浮吊船进入焦山水域,当地连续多天开挖清淤、拓深水道,供电部门还对焦山水域上空数根高压线采取了挑高措施。丁超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打捞最终解开《瘗鹤铭》的千古之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