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0年06月03日 星期四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高性能计算技术研究所陈文光:

    期待一颗中国“芯”

    作者: 《光明日报》( 2010年06月03日 04版)

        本报北京6月2日电(记者齐芳)“这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高性能计算技术研究所陈文光教授说:“这次评选,我国有24部高性能计算机入选,星云、天河一号还跻身前十,这说明我国在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无论是星云、还是天河一号,我们采用的都是国外的CPU和互连网络技术。“下一步,我们更期待能用自己的‘芯’造自己的高性能计算机。”

        目前,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曙光公司)、国防科技大学等多家研究单位都在从事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但“总的来说,国内高性能计算机大多采用集群技术,即采用商业化的硬件和软件模块构建高性能计算机”。陈文光认为,我国虽然在高性能计算机研发领域取得一定成绩,但与美国、日本等传统强国还有较为明显的差距。“目前我国高性能计算机主要还是应用国外的CPU和互连网络搭建起来的,关键部件仍然掌握在外国公司手里。”陈文光说,我国科技工作者早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国家863计划已经在支持基于国产CPU的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工作。另一方面,我国在高性能计算应用方面也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国家863计划最近也支持了若干重要的国内高性能计算应用课题,相信我国的高性能计算技术会迎来更快的发展。”

        背景资料

        这次评选是以Linpack测试值为基准的,究竟什么是Linpack呢?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高性能计算技术研究所陈文光教授解释说:“Linpack测试就是让高性能计算机都来解一个很大的线性方程组,看谁解得又快又准确。”

        除了这种方式,在高性能计算机测评中还有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应用驱动测评”。“简单地说,就是使用实际应用运行的速度来评价。”陈文光说:“运算速度的快慢,不仅仅由硬件决定,还要取决于软件的设计,比如说采用何种算法。一般来说,不同的高性能计算机用户有不同的应用程序,其使用的算法不尽相同,对高性能计算机的各种能力需求也不完全一样,例如在天气预报领域运算中不占优势的高性能计算机,可能在石油勘探领域非常适用,因此我们一般不直接比较两套计算机系统的快慢,而是说在哪个或哪类应用上,这台计算机的性能如何。我们常用的性能评测方法就是让这些计算机同时运行用户指定的一个或多个程序,以用户应用性能来评定系统的速度和稳定性。”

        (本报记者 齐芳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