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纸
杂 志
光明网
光明日报 2010年04月12日 星期一

他赡养了17位孤老

——天津文史馆馆员尹升的故事

本报记者 陈建强 《 光明日报 》( 2010年04月12日   06 版)
图为尹升(右)与他赡养的第17个老人91岁的宫树震在一起。
新华社记者 孟华摄

    在天津市河东区万新村小区,天津文史馆馆员尹升的名字妇孺皆知。39年来,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先后赡养了17位老人,让他们在人生的暮年感受到人间浓浓的爱与情,同时也以自己的善行义举,感动着周围的人们……

    “你的一颗心就是金子!”

    到万新村居民区采访,人们常常由衷地感叹:“尹升,好人啊!”然后会动情地向你述说“尹老师”一桩桩感人至深的故事。

    尹升是十几年前带着他收养的老人搬到这个居民区的。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领着几个白胡子老头乐呵呵地在小区里遛弯儿。好奇的邻居问他:“你们家有这么多亲戚?”尹升笑着回答:“我们不是亲戚,是一家人。”日子久了,邻居们才知道,这些老人都是尹升捡回来的“爹”。 

    如今,73岁的尹升正在奉养的第17个“爹”是91岁的宫树震。宫树震来到尹升家已经8个年头了。老人还记得,当年他被尹升接进家门时,不足40平方米的小屋内已经住着3个像他一样的老人了,当时尹升自己每天都是睡在一张大书桌上。这些年来,尹升赡养的老人都先后故去了,只有宫树震的身体还很健康。尹升每天都为他做四顿饭,早晨晚上给他洗脸、洗脚,天气好时还要带他出去晒太阳……说起这些,老人的脸上流露出幸福与满足的神情。

    赵永贵是尹升认养的第一个“爹”。1971年,33岁的尹升在天津感光材料厂当工人。一天经过一个水塘边,尹升见到赵永贵昏倒在地上,急忙上前将其救起。看着孤苦无依的老人,尹升心里难过极了,此后每天都要到老人这里来看望。1976年大地震时,两间土坯房被震塌了,尹升拼了性命将老人救出并带回了自己的家。1978年,赵永贵老人以82岁高龄去世,临终前,他紧拉着尹升的手说:“你的一颗心就是金子啊……”

    “要给世人做个道德楷模”

    从赵永贵开始,尹升迄今共助养了17位无家可归的孤老,并先后帮助百余位孤寡贫困老人安享晚年。有人不解地问他:“你到底图的是什么?”尹升的回答是:“当你给人送去温暖的同时,自己的内心也会温暖起来。”

    尹升照顾老人细心、耐心,邻居们感叹地说:“就是亲生儿子也不容易做到!”

    老人们都喜欢吃饺子,一般人包饺子都是用生肉包,但尹升包饺子总要把生肉先过一遍油——“不然老人消化不了。”他说。

    给老人做饭,不能总是大鱼大肉,要营养全面、少吃多餐。“每天要保证有几个鸡蛋和一斤牛奶。”他说。

    “给老人擦澡的时候,身上一定要蒙上被子,蹲在床前伸进手去擦,否则老人容易感冒……”他说。 

    细心和耐心的背后,分明是感天动地的爱心。张玉峰是尹升奉养时间最长的老人。张玉峰病重期间,尹升将医生请到家里救治了136天。那些日子他昼夜守护在老人身边,期间,也已年届七旬的尹升曾几次心脏病发作……尹升赡养的17位老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病患。令人惊奇的是,在他的照料下,老人们都变得健康开朗起来,全部都活过了80岁,其中有6位还活过了90岁。

    令人想不到的是,整天当“护工”的尹升其实是一位文化学者、画家,他是国务院老干部局特聘的国画指导教师、天津文史馆馆员和天津美协、书协会员。

    已经73岁的尹升眼下仍以“行孝天下”作为自己的生活目标,他计划用写字、画画的收入在家乡建个养老院,让更多老人享受到晚年的安乐,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金融助力 文化腾飞
他赡养了17位孤老
张家口风电装机全国第一
上海新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将用
世博无线电管理规定发布
农村体育人口超三成
确保“南澳Ⅰ号”安然无恙
树木认养倡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