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潞安集团矿山救护中队驻地时,救护队员们有的在帐篷外面歇息,有的在里面吃着桶装方便面,疲惫的神情掩不住丝丝喜悦。
正是这个救护中队,4日22时27分,发现了水面深处的第一缕灯光,从而全面拉开了王家岭透水事故井下救援行动的帷幕,使救援行动疾速展开。
二百米以外,救援的场面正热。一辆辆救护车拉着刚刚抢救上来的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被困人员疾速驶离。
发现第一缕灯光的救护队员名叫郝喜庆,是潞安集团矿山救护大队二中队一小队小队长。
“我正坐在巷道旁的水泵管上,无意中抬头发现水面远处有灯光在晃动,那不是指挥部说的有可能有人生存的工作面吗?”他迅速起身跑向50米外的联系电话,拨出在心里默记了多遍的矿山救护协调组电话号码:8000。瞬间,这个令人激动的消息传回指挥部。
郝喜庆所在的小队4日下午4时下井作业,主要任务是监测气体,观察水位,监护现场施工工人的安全。这些数据,通过每两小时一报的值班电话,迅速汇总到指挥部,成为指挥营救153名被困人员的第一手数据。
淹没巷道的地下老窑水极度混浊,郝喜庆崭新的救护服已成了泥巴服,油黑一层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一双大手上沾满厚厚的黑泥,脸上黑亮亮的,有许多泥巴。其他10多名工友也和他几乎一个模样。
郝喜庆小队是3日凌晨2时临时接到紧急通知,从长治赶来乡宁参加救援的。尽管当时许多人还在休假,但紧急集合令下达后,休假的队员连夜赶回驻地,其中最远的是从35公里外的家里打的赶回执行任务。早晨6时,应该出发的35名队员和干部全部到齐,一个都没有少。
副中队长告诉记者,救人如救火。抵达王家岭矿后,他们自己协调了两顶帐篷住下,所有生活用品只有配发的一条毛巾。用的是自己带的桶装水,吃的是自己带的方便面。王家岭矿的夜晚寒冷无比,他们连床被子都没有,夜晚就盖着自己的大衣蜷缩成一团。连续两天顿顿吃水煮方便面,一丝青菜都没见过。
而此前两天,他们刚刚向王家岭矿营救工作指挥部捐献了三卡车物资,有饮料、纯净水、方便面、汽艇、手套、大衣等。
房间里,简易钢丝床上除了凌乱堆放的大衣,好像再没有多余的东西。两张钢丝床旁,放着四个塑料凳支撑的木板,显然是晚上睡觉的床。用一块木板搭起的“茶几”上,电磁炉上煮着的开水刚刚开始冒气。
在王家岭矿透水事故救援现场,像这35名同志一样的救援队员一共有3000多人。从事发后到成功救出部分被困人员的176个小时里,他们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争分夺秒,千方百计地救人。
非常时期,救人要紧。一位工友轻轻地说。
(新华社山西乡宁4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