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这学期开设“经典昆曲欣赏”课程的消息,一开学就让燕园学子十分期待,甚至引起了社会和友邻高校学生的关注。在名为“牡丹亭”的白先勇博客上,网友的留言一直关注课程开设的相关消息,在对北大学生的羡慕外,甚至有人问外校的学生有没有机会去燕园听“昆曲课”。
3月11日晚,北京大学第二教学楼一间能容纳数百人的大阶梯教室里,早早地坐满了选修经典昆曲欣赏课程的同学,一些稍晚一步的同学只能在教室两侧的墙边站着,或在课桌之间的阶梯上席地而坐,听完了由“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发起人、青春版《牡丹亭》和新版《玉簪记》总制作人、“经典昆曲欣赏”课程主持人白先勇讲的燕园昆曲“第一课”。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叶朗教授在白先勇开讲之前作了一个简短的致辞,他说这个经典昆曲欣赏课程是北京大学和白先勇先生共同启动的“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保存、传承传统文化经典和传统艺术经典,本来就是大学,特别是著名大学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从蔡元培先生担任校长开始,北京大学就形成了一种重视美育、重视艺术教育、重视艺术研究的传统,当年吴梅先生、许之衡先生曾先后在北大讲授昆曲,被社会视为破天荒的大事,而今天,在北大推广像昆曲这样的传统艺术,对于培养杰出人才和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白先勇在正式讲课前讲述了北京大学留给他的美好记忆。白先勇说五年前他第一次到北大时也是春天,那时带着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到北大演出,但在百年纪念讲堂演出前,他对北大学生会不会喜欢这个戏心里没有底,但那天讲堂中挤满了两千人,他出来谢幕的时候,讲堂里“轰”地一声大家都站起来拍掌。白先勇说,这么多年,青春版《牡丹亭》到过世界许多地方演出,第一次来北大演出的印象太深刻了,有很深的感动,快到半夜了,同学们还舍不得离开讲堂。
那以后,2006年、2007年直到去年,白先勇一次次重返北大,除了青春版《牡丹亭》还带了新戏《玉簪记》到北大演出,学生们对昆曲的热情越来越高。白先勇说,去年底在北大演出时气温零下九度,冷得不得了,但同学们看完戏,却不肯走,还排长队让他签名,还直说太美了,他就爱听这个话。台下听课的同学听到这话,立即又发出一声回音般的赞叹:太美了!
在洋溢着对昆曲艺术赞美和共鸣的热烈氛围中,白先勇开始讲“经典昆曲欣赏”的第一课——“传统与现代——从汤显祖《牡丹亭》到青春版《牡丹亭》”。白先勇说他在美国加州大学教了快三十年书,退休后以为自己的教书生涯就结束了,很多大学要他去教课,他都一直没有答应,但没有想到,由于推广昆曲,现在又开设了昆曲课,为了北大,为了昆曲,他又一次走上了大学的讲台。
“经典昆曲欣赏”课程是一门面向北大全校本科生、历时一个学期的公选课,占两个学分,第一阶段以五年为期,旨在引导青年学生鉴赏昆曲古典之美,从而重新亲近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长年培养大批青年知识分子昆曲观众以及研究昆曲的人才,从事推广复兴昆曲。该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从青春版《牡丹亭》个例切入,从汤显祖的《牡丹亭》一直讲到青春版的《牡丹亭》,并由此涉及到其他昆曲经典剧目,从中国的艺术、中国的美学、中国的戏曲等多角度对昆曲艺术进行系统介绍。
除了白先勇,“经典昆曲欣赏”课程还将由叶朗、叶长海、郑培凯、辛意云、张继青、姚继焜、汪世瑜、周映辰等两岸三地的昆曲大师、教授、学者和青春版《牡丹亭》原创团队的专家讲授“昆曲抒情诗化的美学”、“昆曲舞台上的《牡丹亭》”、“汤显祖的前世今生”、“牡丹亭与抒情传统”、“从青春版《牡丹亭》到新版《玉簪记》的舞台视觉美学”、“在古典与现代之间——青春版《牡丹亭》的美学与艺术成就”等课程,以及青春版《牡丹亭》和《玉簪记》的演出观摩。来自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的青春版《牡丹亭》主演沈丰英还在第一堂课上为同学们演出了青春版《牡丹亭》片段。
在第一堂课上,白先勇讲授了昆曲历史和青春版《牡丹亭》美学意蕴,希望同学们在认真研习、读完汤显祖《牡丹亭》原本的基础上,阅读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出本《姹紫嫣红牡丹亭》,同时,白先勇还为选修这个课程的同学们准备了青春版《牡丹亭》演出字幕中英文对照的小册子。白先勇说,汤显祖的诗非常美,而字幕的空间有限,翻译成英文非常不容易,但英文翻译得非常美、非常好,也可以读读。
面对挤满了大阶梯教室的几百个燕园学子,白先勇深有感触。他说,昆曲的确是很美的,我们民族产生过这样高度美学的文化瑰宝,值得我们骄傲。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地方,北大学子的“基因”里有很强烈的文化意识,北大在人文教育方面有深厚的根底。白先勇说:“我觉得应该让昆曲在学术上、在校园里生根,应该让昆曲变成一个永久的课程,成为我们文化教育、人文教育、美育的一部分,这是我多年来的一个心愿,今天终于实现了!”
(本文图片/上:白先勇在讲燕园第一课 下:沈丰英在课堂上表演青春版《牡丹亭》 摄影/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