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东部地区出现了农民工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的两难问题,其原因是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中,广大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素质受到挑战,难以胜任新的工作岗位。因此对这样一个1.5亿人的巨大群体的教育培训迫在眉睫。”全国劳模、中国红十字会曲阜医院院长姜健代表说,“现在对农民工的培训机构太少,而且已有的一些培训也太简单,过于商业化,地方政府扶持引导力度很小,很多农民工找不到工作返乡后,又没有一技之长,在家乡也不好谋生。”
分析当前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姜健代表说,不少地方政府没有将农民工教育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提供的培训尚未惠及广大农民工;公共培训机构多数以职业学校为主,这种学制长、系统性强的教学方式与农民工所需的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与就业紧密相关的职业培训要求相差甚远;相当数量的企业不愿意将经费和时间用在农民工培训上;民办培训机构,大多以营利为目的,价格不菲的培训费用成为农民工接受培训的障碍。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姜健代表在《关于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中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将农民工教育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构筑起以政府投入为主、用人单位为辅、农民工个人少量负担的投入机制。二是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技工学校、民办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职业高中等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组建一批大型培训基地或培训集团。三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四是农民工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的政府部门要通力合作,共同负起责任。输出地政府要把外出农民工的培训视为政府公共服务范畴,有组织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通过先培训后输出或者定期培训定期输出等方式,提高农民职业技能、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输入地政府应积极做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指导和管理工作,编制并向农民工发放有关行业的用工需求的导向资料,组织企业、行业协会、培训机构编写专门的培训大纲、培训教材并进行实施,有效提高培训后的就业率。
(本报记者 邢兆远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