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9年10月30日 星期五

    60年发展:中国创造震惊世界的奇迹

    作者:曲伟 《光明日报》( 2009年10月30日 11版)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60周年之际,回眸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总结其发展的基本经验,对中国和世界都十分重要。60年来,中国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22%的人口,人口预期寿命由50多岁增加到73岁;总量GDP增幅年均达到6%以上,人均GDP由100多美元增加到3000多美元,由占世界经济比重总量不足1%提升到5%。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中国经济2009年增幅可望达到8%以上,成为世界经济率先实现复苏的领头羊。

        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如此震惊世界的发展奇迹,概括起来,就是明确了一个基本路线,探索出十点基本经验。明确一个基本路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路线。新中国建立60年,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发展的实践紧密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找到了符合国情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

        一、坚持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13.2亿)超级大国、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家里发展经济,选择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为主体,还是计划经济为主体;是市场配置资源为主体,还是计划分配资源为主体?中国用了40多年时间,直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一锤定音,才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体的改革方向,建立了市场调节为基础、国家调节为主导这样一种双重调节模式,也就是国家宏观调控为主导、市场调节为基础的国家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找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推动中国经济模式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新中国对外开放,实际上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规模引进苏联156个重点项目,5000多名苏联专家,资金智力的双重引进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可惜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对外开放没有坚持和扩大。进入1978年,中国再次掀起对外开放的大幕,大规模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30年累计引进外资多达上万亿美元,使中国成为世界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最多的国家之一,外资经济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支撑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和贸易体。可以说,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之一,这是推动中国经济模式成功的强大外力。

        三、坚持搞好国有企业的国家战略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30年,是国有经济从小到大的30年。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到1979年则提升90%以上。新中国成立的第二个30年,是国有经济比重逐步降低的30年。1979年到2009年,国有经济比重由90%以上降低到1/3左右。2009年公布的中国2008年500强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有331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66%;实现营业收入18.2万亿元,占全部收入的83%;实现利润总额为1.2万亿元,占全部企业利润总额的86.6%。这是支撑中国经济模式一枝独秀的中流砥柱。

        四、坚持发展非公经济的既定方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前30年是非公经济受到限制、比重不断下降的30年,大体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90%左右下降到10以下;而后30年则是非公经济受到鼓励、比重不断上升的30年,大体由10%左右提升到2/3左右。到2009年,中国的非公有经济用不到全国银行贷款的20%,创造GDP占全国的60%以上,组织商品进出口占70%左右,安排就业占80%左右。非公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取长补短,这是中国经济模式充满活力的根本举措。

        五、坚持提升中央财政的调控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对各省市区、各省市区对市县财政体制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1980—1994年先后实行了以“分灶吃饭”为主要内容的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结束了在计划经济中财政统收统支的“大锅饭”局面;第二阶段是以1994年以来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标志,进行以部门预算和收支两条线为主的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形成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总体上说,中国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是成功的,与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方向是一致的。这一改革缓解了中国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分配不公,有效增强了中央政府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的能力。

        六、坚持加强金融监管的工作力度中国政府把建立稳定的金融体制作为确保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杠杆,国有金融占居金融机构的主导方面,中国金融改革稳健推进,金融监管不断加强。中国金融机构严格控制、防止过度使用金融衍生品,也为中国金融机构在世界金融危机中避险避灾设置了“防火墙”。200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7.8万亿元,增长19.3%;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2万亿元,增长17.9%。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中国出台经济刺激计划的背景之下,中国当年存款增长高于贷款增长1.4个百分点,存贷差高达32%,有效地维护了中国的金融安全。这是保持中国经济模式稳定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

        七、坚持提升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新中国政府把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作为谋求发展的第一要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正在实现“两个飞跃”。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作为中国农业发展的“第一个飞跃”现已基本实现。目前正处在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的“第二个飞跃”转变过程中。在2006年出台免除全国农业税政策的基础上,2008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5955亿元,比2007年增长37.9%。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投入7161亿元,又将比2008年增加1206亿元。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投入,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等等,这是中国发展模式成功的基础条件。

        八、坚持科学教育兴国的发展道路新中国60年的教育发展成就,从文盲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中国教育事业不断创造奇迹。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2021万人,分别是1998年的4.5倍和1949年的172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用10年走过了其他国家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道路。新中国科技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从落后挨打到引领未来:中国科技事业正在实现腾飞。2008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4570亿元,比上年增长23.2%。这是中国模式取得成功的内生动力和关键所在。

        九、坚持严格控制人口的基本国策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口发展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期:一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前,人口发展处于无计划、自发的高增长时期;二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人口发展逐步走向有计划、可控制的平稳增长时期。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连续40年实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人口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跨跃。这也是中国创新发展模式的重要经验之一。

        十、坚持建设强势政府的发展理念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60年。中国政府为实现其体现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不遗余力地建设服务型、效率型的强势政府,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行政成本等等,不仅避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那样的动荡危险,同时在调控经济运行、抗御自然灾害等方面显示出巨大作用。这也是中国经济模式的比较优势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经验、中国模式并非完美无缺,中国的发展现在仍然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例如,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过程中,需要更多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需要更大地缩小城乡差别、区域差别和行业差别;需要更好地应对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和人口就业的巨大挑战。特别是中国在过去的发展中,因为无论60年还是30年,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都还是短暂的瞬间。中国经验、中国模式还需要与时俱进地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还需要不断学习借鉴一切人类文明成果。但是,只要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不动摇,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完善发展模式,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作者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会副会长、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名誉博士。本文是作者2009年10月21日在莫斯科“中国、中国文明与世界”国际论坛上的发言)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