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9年07月18日 星期六

    惟人惟学 惟人在先

    ——深切缅怀季羡林、任继愈两位先生

    作者:蒋树声 《光明日报》( 2009年07月18日 02版)

      一日之间,季羡林和任继愈两位先生遽然而去,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悲痛。季老和任老都是民盟的前辈,是高山仰止的学问大家,更是遍被华林、为人师表的典范。两位长者,从容而平静地走了,而无数人追念他们,我想,这乃是缘于他们的道德文章,他们执著学术,淡泊名利,宠辱不惊,和那种无待于外的大爱之心在感动着人们。
      哲人其萎,风范犹存。哀悼之余,也给我们留下了深长的思考。比如他们代表的学术精髓的传承,人文精神的发扬,乃至时代良知的延续等等,都成为大家关心和讨论的话题,可谓见仁见智。这是好的现象。说明人们越来越关注精神层面的生活。的确,在物质欲求充斥的今天,文化的守望,愈加显得重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胸怀天下,心系苍生,广学坚守的读书人。季老和任老就是我们的榜样。回顾他们的一生,或许不同领域的人对他们有不同解读,站在不同角度,也许还会有不同理解,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们在做人和做学问上,从来都是“惟人惟学,惟人在先”。
      作为已是年近古稀的人,我想我这么说不仅是经验之谈,也非感情用事。世故的风雨使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架天平。季老住院期间,我曾数次探望,他话不多,言语平白浅近,精神从容淡定,却常不乏警语和幽默,像摘掉强加给他“三项桂冠”,还他个自由自在身的话,就亲耳聆听,令人震动。老人家能做到如此睿智和清醒,不能不让人想到于做学问之外该怎么做人这个命题。我听盟内的许多同志说到任老的本色和韧性,那同样是个讷讷于言的长者,但出言必中的,决不苟且,总是默默干事。他不但在哲学史、宗教史方面著作宏富,学问渊博通达,且为人诚恳,不慕虚荣,平易近人。在他们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做人和做学问是互通的。没有高尚的情操,坦诚的品格,善良的心地,何谈操守?更遑论做人了!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对做学问的人来说,“惟学”固然重要,而丢掉“惟人”的根本,那就会使学思不能互进,让人陷入迷茫和浮躁。所以,我以为,惟人首先应该要有诚信,待人要宽容,有敬业精神,而这都需在自律的前提下,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我把这些思考归纳起来,一方面是铭示自己,一方面也想和大家共勉。榜样的力量无穷,季老和任老为我们广大盟员树立了楷模。我们在各自的岗位如何工作,为民盟的事业怎样献计出力,再说大一点,作为参政党我们如何在履行职能和为人民谋利中有所作为,想来,大家无不在平日的一言一行中夯实着做人的基础。只有把学问和人生结合起来,我们在社会上才能有所成就。

      逝者如斯,音容宛在。我们在悼念季羡林和任继愈两位先生,在仰慕他们学问和人品的同时,不忘他们“惟人惟学,惟人在先”的风范,真正能从他们身上找寻到目标,清楚我们的责任,坚定我们的信念,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尽心尽力。如此,而今而后,则庶几无愧。  (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