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9年07月01日 星期三

    部分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巡礼

    作者:陈庆平、赵宝利等 《光明日报》( 2009年07月01日 12版)
    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资料馆
    拉卜楞寺图书馆
    中国民族图书馆
    山东大学图书馆善本库

        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资料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资料馆是全军藏书规模最大的专业图书资料馆,是全军军事科研信息中心。

     

        始建于1948年的军事图书资料馆,前身是延安时期军委四局图书资料室,1949年随军委机关迁入北京,1950年在资料室基础上成立了军事图书馆,曾先后转隶于军委训练部、训练总监部,1958年划归军事科学院。

     

        经过几十年的藏书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军事科学文献为主体、中外文献比较齐全、适应军事科学研究需要、具有军事专业特色的馆藏体系。

     

        全馆现有藏书50余万种,278万余册(件)。其中:古籍9千余种,10.7万余册。设有单独的古籍特藏专用书库。特藏库收藏有极其珍贵的古籍善本。收藏的古籍中1795年前的善本古籍有600余种,1.2万册(件),其中不乏珍善孤本。如宋元刻明修本《十三经注疏》,元至正十一年(1351)刻本《春秋诸传会通》,元刻明清递修本《晋书》,明洪武元年(1368年)抄本《五火玄机》,明景泰五年(1454)刻本《十七史百将传》,明成化十二年(1476)刻本《续治资通鉴纲目》,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刻嘉靖十六年(1537年)重修本《武经直解》,明正德九年(1514)刻本《少微通鉴节要》,明嘉靖七年(1528)刻本《国语》,明嘉靖四十年(1561)刻本《历代史纂左编》,明天启元年(1621)闵氏刻双色套印本《兵垣四编》等。这十一部古籍均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另外还藏有明代以来各种版本的《孙子兵法》,清代战图、阵图和兵器图等。

     

        兵书是资料馆藏书的一大特色,收藏有古代和近代兵书1778种,5544册(件)。兵书不但历史悠久,卷帙浩繁,而且内容极其丰富。作为古代军事知识载体的兵书,它不但具有重要的学术及史料价值,同时,由于兵书揭示了战争和军队建设的一般规律,因而对研究和指导现代战争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作 用。

     

        1996年,集中众多古籍专家参加,艰苦奋斗,历时十七年完成的《中国善本古籍书目》,著录全国范围内善本古籍,当时部队系统的古籍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收入,这就让军科院军事图书资料馆的所有古籍在目前开展的古籍普查中成为摸清家底的一个亮点和重点。  (陈庆平、赵宝利)

     

        拉卜楞寺图书馆(藏经楼)

     

        拉卜楞寺是由嘉木样一世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创建的,历世嘉木样续建。包括六大学院,四十八所佛殿和昂欠,五百多年的僧院、藏经楼在萨木察仓西侧。乾隆五十年(1785年)嘉木样二世第二次赴藏,布施各寺白银7万两,收集贵重佛经1万余部,次年运回拉卜楞寺。寺内还设印经院,大量刊刻印度佛经、西藏古德著述和本院高僧著作。至清末,共藏经卷六万多册,分全集、哲学、密宗、医药、声明、缀韵、历史、宗教、传记、工巧、数学、诗词十二卷。其中,全集177种,包括甘珠经、丹珠经及宗喀巴、西藏各大活佛,历世嘉木样大师的著作21320部,哲学类15411部,传记类1931部,声明类249部,文法修词类561部,天文工艺类280部,医药类197部,密宗类667部,最珍贵的有:贝叶经两部(一为印度阿底夏大师亲诵,一为印度圣者华尔旦大华智哇亲写);用金汁、银汁、珊瑚、松耳石、珍珠、车渠六种粉汁写的《金刚经》;用金汁、银汁写的《甘珠尔》;嘉木样一世亲笔用金汁写的《贤劫经》、《菩提道次第广论经》和《八千经》;用银汁写的《松赞干布传记》和《甘珠经目录》;相传松赞干布亲笔写的《尕尔尕科尔玛》等。另外,还保存木刻经版七万余块。

     

        距今近300年的拉卜楞寺,在藏传佛教以及佛学研究领域影响深远,举世闻名。寺内所藏典籍浩如烟海,古籍善本不可胜数。其中该寺寺主第一世嘉木样大师生平著作15函,尤以五部大论的注释名扬藏区,被蒙藏地区的许多寺院奉为教本。所藏九百年历史的贝叶经两部,尤为珍贵。该寺虽历火灾等诸多磨难,藏经损失严重,但寺属图书馆(藏经楼)内现藏古籍善本仍有约68000余部(藏文文献是用布袱包裹一包作为一部计算)。另外在各佛殿和学院内还供奉有大量佛经,虽数目不详,其中不乏珍贵善本。

     

        拉卜楞寺图书馆(藏经楼)由国家于1986年拨款修建,1988年交付使用,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图书馆(藏经楼)采取了严格的封闭式管理方法,非寺院高僧大德,或古籍整理僧侣外,其他人士不许入内。

     

        藏传佛教古籍善本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拉卜楞寺图书馆(藏经楼)以及各佛殿珍贵典籍,对于保护甘南乃至安多藏区民族文化遗产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拉卜楞寺图书馆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对于拥有300年历史的拉卜楞寺,以及所藏大量珍贵佛经善本,不啻为一巨大的福音,必将对藏传佛教寺院文献的保护,发挥出重要作用。  (易雪梅)

     

        中国民族图书馆

     

        中国民族图书馆是一所全国性的民族专业中心图书馆,1959年9月建成开放,原为民族文化宫图书馆,1989年4月经国家民委和文化部批准,改称中国民族图书馆。

     

        中国民族图书馆多年来以藏书丰富,独具民族特色而著称。现有古籍藏书20多万册,以汉文和民族文献为主,外文文献为辅。民族文字古籍38163册(件),其中不少是特种文献、孤本。所藏的民族文献种类繁多,有蒙、藏、满、维吾尔、哈萨克、壮、东巴文等。馆藏文献中有不少国内外罕见的各种民族文字写本、刻本、金石拓片、舆图,还有年代久远的稀世真品、菩提叶写本等。汉文古籍中大量收藏了地方志、史志、民族史志、年谱、传记,并有部分孤本。民族文字古籍中,有蒙古、藏、满、彝、水等文种,仅古藏文经典就有数千包,数万种之巨,其中有不少藏传佛教后宏期初(公元十世纪)珍本。

     

        2007年开始,图书馆作为全国古籍保护试点单位,全面开展古籍普查等各项工作,古籍典藏环境得到改善,古籍整理与修复人才得到培养,修复和科研工作加紧进行,古籍书库调整工程顺利开展,已完成汉文古籍8577种102601册和《龙藏》6060卷的普查登记任务,古籍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先巴)

     

        山东大学图书馆

     

        山东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01年,收藏有古籍30余万册(件),其中善本3万余册(件)。其特色藏品为明清善本和书目文献、地方文献等,另有金石拓片、书画、名人信札等藏品。善本三万余册已编纂并出版《山东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绝大部分古籍已有机读数据。

     

        已故著名文献学家王绍曾先生曾言:其馆藏书虽不如国内外大馆藏品量多质优,但颇有满目琳琅之感。就藏书印鉴观之,三百年间名家故物,几乎应有尽有。就版本类型而言,宋刻本《开元释教录》经折装一册,钤“南海藏经”、“南海藏书”等印,为康有为旧藏。元刻本《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二十卷《文集》二卷《附录》一卷(存《文集》、《附录》共一册)明代自明初至明末历朝刻本俱全……其中明张萱清真馆刻本《云笈七签》,传世甚希,山大此帙为王昶、赵宗建、丁丙、徐乃昌递藏,即《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者,尤觉可贵。又明嘉靖四十一年毛氏永思堂刻《古庵先生文集》十卷《毘陵正学编》一卷,元大德三山郡庠明初补修本郑樵撰《通志》(存《北齐纪》部分二册),明万历四十三年刻明胡胤嘉撰《柳堂遗集》十三卷等,皆为珍品。清本中如林仲懿撰《离骚中正》乃乾隆十年林氏原刻本,罕见流传;手稿《方望溪先生文稿》一册不分卷,已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在最近国家公布的第二批珍贵古籍名录中又有元代宗文书院刻明修本《五代史记》等48部古籍入选。馆藏2万余册地方志中清乾隆间修稿本《山阳志遗》四卷、乾隆三十二年(1767)刻本《缙云县志》八卷、清光绪末年编抄本《商州直隶州乡土志》不分卷、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石印本《泗水县乡土志》等十余种为《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所收,是国内罕见地方志。另有金石拓片、书画、名人信札等特藏文献,有待进一步整理。

     

        截至2009年6月9日,山大图书馆已对中心校区分馆古籍大库、地方志库、历史文化学院资料室、新闻传播学院资料室等27万1千余册古籍进行了回溯建库工作,连同已经回溯建库的三万余册善本古籍,机读数据达共计三十万一千余册,已经通过校园网向全校师生发布。目前,回溯建库已经进入扫尾阶段,只剩一千余册正在回溯之中,预计六月底可完成全部工作。

     

        为了改善古籍存放环境,山东大学将新建综合楼近二千平方米的空间用作古籍专门存放新库。图书馆将还没有使用樟木书架的普通古籍全部换作樟木书橱存放,满足恒温恒湿、甲级安全防盗、自动监控系统、紫外线防护等基本存放条件。其次,对古籍旧库,尤其是善本古籍库进行了彻底改造。在原有自动监控系统基础上,安装了气体自动报警灭火系统和防水报警系统,安装了具有过滤功能的空调、温湿度计等必要设备,将原有书架全部更新为樟木托板书柜,普通古籍书架全部均匀地放置了袋装樟木屑。    (李剑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