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9年07月01日 星期三

    保护古籍:路漫漫,让我们同行

    作者:詹福瑞 《光明日报》( 2009年07月01日 12版)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书籍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人类的思想、智慧、历史和创造。但纸制文献载体的特点,注定了它与其他文物相比,更易损坏。今天我们以浩如烟海来比喻的卷帙浩繁的古代珍贵典籍,其实也只是祖先创造的全部文化财富的一小部分。

        古籍保护与产生可以说是相伴而行,尽管我们的先贤为古籍的传承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但是由于人为的破坏和自然灾害的损伤等因素,许多典籍早已荡然无存。书籍的散亡古称“书厄”,自古便记载不绝。历代学者多有研究书厄者,有五厄(隋牛弘)、续五厄(明胡应麟)、再续五厄(近人祝文白)之说,以为藏书之鉴。明代叶盛曾经慨叹:“夫天地间物,以余观之,难聚而易散者,莫书若也。”造成书厄的方式,多为水、火、虫、兵。故书籍保护的方式,针对上述灾害,体现在从环境、建筑、设施、用具、管理、制度、修复、灭菌除霉、脱酸加固,到书籍本身的装帧、再造出版、缩微、数字化等各个方面。

        在几代古籍工作者多年的期盼中,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启动,随着计划的实施,古籍保护迎来了其历史上最明媚的春天。

        2009年6月,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两年内公布两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无疑显示出了中国政府对保护古籍这一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

        我们欣喜地看到,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一部分为第一批申报未获批准再报的,专家组现场考察中看到,这些单位古籍保护状态在一年间有了比较大的改观,特别突出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资料馆、山东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中国民族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等等。评审对古籍保护事业的促进作用,已经凸显出来。而这一年间,一些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也在不断改善古籍的生存条件,让国家珍贵的文化典籍在更精心的呵护下,流传得更长久,传播得更广泛。

        诚然,古籍保护虽然已经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但面对大量的破损古籍、面对匮乏的古籍工作专业人才,面对差距巨大的保护设施和实验研究能力,我们深知今后的路还很长。但是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公众的广泛参与,我们有足够的信心。

        保护古籍——路漫漫,让我们携手同行。(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 詹福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