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8年08月29日 星期五

    《立秋》:演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贾茂盛

    作者: 《光明日报》( 2008年08月29日 10版)
    图为参加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的话剧《立秋》剧照姜伟摄

        贾茂盛(山西省话剧院院长)

        8月20和21日,作为参加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的话剧《立秋》,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此次已是该剧第三次进入国家大剧院演出,场面依旧火热,全场座无虚席。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还不愿离去。在2008奥运重大文化演出的平台上,中外观众对《立秋》的那份热烈情感和由衷喜爱,让我们深感振奋并又一次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我院演出的大型话剧《立秋》从2004年4月27日首演至今已公演400余场,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甚至台湾,观众逾50万,所到之处,场场爆满,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有关专家的关注。《立秋》获得了中宣部第十界“五个一工程”特等奖,并荣获“文华大奖”,还入选为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被誉为近年来中国话剧演出的“一个奇迹”。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令我们感动的是这些不知名姓的观众,他们对《立秋》的体悟,更让我与全体演职人员感动,让我们了解到《立秋》产生的社会意义已经超出了一部戏要表达的意义。

        观众对《立秋》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词是“震撼”与“感动”。话剧《立秋》的演出能让社会各个层面的人为之感动与震撼,能产生出共鸣,正是此剧牢牢抓住了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这条思想精髓的脉络。话剧《立秋》演绎的是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的是社会主义的荣辱观,赞扬的是真、善、美,倡导的是“勤奋、敬业、谨慎、诚信”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强调的是社会的责任意识。应该说,是“共铸诚信”、“同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让话剧《立秋》的演出,在各个层面的人群中产生了共鸣。《立秋》把真情留给了观众,也经受了市场和观众的考评。

        全体演员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湛演绎和全体演职人员秉承“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精神的工作态度,是话剧《立秋》成功的重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话剧《立秋》给我们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启示。我们深刻认识到,艺术表演院团必须长期坚持树立文化产品意识和市场意识。以《立秋》为品牌,我们通过和文化传媒公司合作,首次推向市场,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本地产话剧。长期以来,文化行业不注重或忽略了“品牌意识”,只把演出当做“事情”或“任务”来完成,没有把它当做“产品”去推销。所以面对改革浪潮和社会发展,就显得“力不从心”、“无从下手”,这点我们体会太深了。“怨天尤人”没用,只能硬着头皮“试”和“创”。

        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坚持长期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创作精品剧目。《立秋》的实践证明,一部好戏、一部精品能对一个院团乃至一个省份产生影响,而且它会直接影响到你今后的发展,意义确实太大了。《立秋》的实践更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一种潜在的、可变的、巨大的一种能量,它的影响力绝不可低估。《立秋》这部戏,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们认识到,要把精品意识、市场意识和观众意识有机结合起来,既注重文化价值、艺术价值,还注重商业价值。这也是《立秋》所获得成功的基本经验,也是山西话剧院今后发展的立院之本。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文化建设不是一句空话,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不可能平地突起,不是空中楼阁,这都要靠我们的艺术表演团体脚踏实地地去实践、去努力、去奋斗。同样,中国戏剧事业、特别是话剧事业的生存、发展、繁荣,也要靠我们去探索、去改革、去创造。话剧《立秋》虽然已经成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我们努力把它作为一个里程碑式的工程来对待、来建设,使它在当代文化艺术发展史上、在当代中国话剧发展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