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8年04月29日 星期二

    镜头下的中国历史

    邹亮 《 光明日报 》( 2008年04月29日   12 版)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文化界对中国历史的兴趣越来越浓。先是在小说界,继“寻根文学”后,推出了“新历史小说”,以莫言、苏童为代表的一批小说家,热衷于描写往昔年代家族颓败故事或者用文学的方式重新解构帝王将相的历史,表现出强烈的追寻历史的意识。随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为先导的历史文化散文,借山水古迹,探寻中国文人在历史人生的苦厄羁旅中艰辛跋涉的脚印。近读《学者镜头——影像中国文化丛书》(《沧海遗珠》、《长河系日》、《别样乡愁》、《山川行旅》),平静的镜头背后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的体悟与思考,摄影作品与文化散文的有机结合,图以显义,文以记怀,不失为走进中国历史文化的新途径。

        作者梅生是一位具有强烈历史文化责任感的摄影家,他因长期从事“中国的世界遗产”主题摄影并取得相当的成就,而获“世界文化遗产弘扬奖”。这四册图书是他主要成果的展示。一般摄影师给人展示的只是摄影作品,而梅生却更强调用镜头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并通过文字来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如对长城的理解,从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角度上升到中国人的精神情结,这种“精神情结像一枚巨大的钢钉穿透岩石,牢固地站立在峰峦之上”;进而从“人文地理学”角度,揭示“长城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界定”,农耕和游牧两种生产方式在此交融并留下鲜明的印记。

        世界遗产留下来的是物质的遗存,怎么去追寻体悟古人的精神气息呢?比如兵马俑,经历了几次拍摄失败,作者从袁仲一馆长的书中得到启发,终于在一个春分前后的晴天,夕阳穿过玻璃钢窗,投射到兵马俑坑之中,捕捉到沉睡千年的兵马俑仿佛复活的神秘而富有灵性的瞬间以及阳光与阴影营造的悲壮气氛。正因为摄影家试图“顺着一条独轮车的印迹走进古人思维深处”的想法,才有了成吉思汗的拴马桩上绾系的人、历史、自然,贺兰山斑驳岩画中消失的西夏王朝的印痕,才有了徽州牌坊的贞节血泪和福建土楼的别样乡愁,甚至产生了雪落皇城梦遇乾隆的想象。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梅生的镜头和文字浸透的是现代人的思想,用今人思想烛照历史,透过自然和文化遗产图像表面洞察其底蕴,由眼前景连历史时空,发思古之幽情,与古人对话,民族历史文化的生存图景便有了当代性的阐释。

        梅生不仅是一个摄影家更是一个人文学者。影像是定型的,而灵动的文字是丰富的、穿越时空的。这四册图书,我们读到的是作者对历史遗迹和过往人物身世的忧患、对生命的感悟,反映的是人性的永恒,因为人性是不分古今,不分地域的。历史是时间的叠压,历史是今天的昨天,今天是昨天的延续。学者镜头,用镜头追寻民族的精神内涵和历史神韵。

        《学者镜头——影像中国文化丛书》 浙江摄影出版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