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08年04月26日 星期六

    一位“海归”科技创业者的智慧人生

    ——记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

    作者:本报记者苏雁 《光明日报》( 2008年04月26日 03版)

        2001年创办尚德公司至今,施正荣融进了企业家对市场的敏锐和务实、慈善家对于社会的强烈责任感。正是这些品质,使施正荣带领尚德,攀上了世界光伏技术领域的高峰。

     

        “高水平”起跑

     

        1963年出生的施正荣,先后求学于长春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是攻克“如何将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这一太阳能光伏领域难题的重要科学家。1998年以前,施正荣在澳大利亚当公司首席技术执行官,拿着高薪,并没产生做“海归”的念头。在一次次回国考察中,他决心渐大,祖国变化日新月异,软硬件的进步会让我们这样怀揣先进技术的人才大有用武之地。”

     

        2001年5月,施正荣把澳大利亚的房子抵押给银行,带着技术资料,踏上了回国创业的路程。“刚建厂时,他日夜待在一线。”在施正荣的创业同伴眼中,施正荣当时“身兼多职”。2002年9月,企业顺利投产,所生产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超过了对董事会承诺的14%,达到了世界同行的先进水平。而由于资金紧张,三年内施正荣只拿1/3的工资。

     

        光伏产业发展和竞争的焦点在于技术创新,施正荣不仅将自己所掌握的世界先进太阳能电池技术运用到企业生产中,而且将技术研发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战略。尚德建立了国际一流水准的光伏技术研发中心,每年销售收入的5%用于研发,使企业始终“站”在世界光伏技术前沿。

     

        “快一拍”智斗

     

        “起跑”成功,创业路上还有更多艰难险阻在等着施正荣。多晶硅是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主要材料,在光伏行业有“拥硅者为王”的说法,1公斤硅的价格由2004年的25美元升至如今的500美元,却还是奇货可居。是选择进入上游自己制造多晶硅材料,还是寻求合作伙伴?施正荣选择了后者。与世界同行在竞争中的战略合作,凸显了施正荣作为企业家对市场的敏锐判断和机遇捕捉。

     

        2006年初,尚德与德国一家原材料供应商达成10年期的供货合同,而这家公司竟然是尚德的竞争对手之一。施正荣揭开了谜底“事实上这是个双项协议,尚德有买,也有卖。”尚德根据该公司提供的原料和技术,为其生产工具太阳能电池组件;而该公司将为尚德提供生产这些组件所需要的硅切片,数量大约占该公司全年产量的10%以上。

     

        施正荣未雨绸缪布局的尚德原料供应长期战略计划,如愿得以步步实现。2006年与2007年,尚德分别与美国MCMC公司、HoKu公司签订了10年总额达60亿美元、6.78亿元的多晶硅供货合同。尚德还以投资的方式在国内寻找资源,投资1000万美元与洛阳硅材料公司设立风险投资,生产工具太阳能电池和组件。

     

        解决了生死攸关的原材料“瓶颈”,尚德的发展“底气十足”。2007年形成540兆瓦生产能力,完成产量364兆瓦,进入世界光伏前三强。

     

        “公益性”担责

     

        “崇尚道德”是父母从小对施正荣的训诫,施正荣也认为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因此,他为公司取名“尚德”。

     

        施正荣理解的“尚德”,首先是作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一个企业家在制订企业发展战略时,随时要考虑能为社会解决什么问题。”站在产业的高度,尚德对质量、环境、能耗、清洁生产等环节十分关注。并计划在5年内实现“一元钱一度电”战略,使太阳能发电真正走进中国百姓的生活。

     

        施正荣理解的“尚德”,还有对人才的尊重和爱护。“尚德因创新而发展,更因人才而创新。”从2003年开始建立“每月持续改善例会”制,从一线管理人员到经理,畅所欲言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他认为这都是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在施正荣的“精神家园”里,主题词”还有奉献“我关注的不仅是作为科学家的科研责任和企业家的产业责任,更多的是作为社会一员的公益责任。”施正荣以个人名义设立了3000万元“阳光慈善基金”和1500万元“施氏家族慈善基金”,采取一套严格但不繁琐的拨款程序,用于资助急需救助的社会困难群体。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