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飞扬
    报 纸
    杂 志
    博览群书 2011年01月07日 星期五

    我们未来的城市

    刘旭光 《 博览群书 》( 2011年01月07日)

        2010上海世博会中,城市最佳实践区尽管是观众最少的区域之一,但却是最意味深长的、最富于启示性的部分——这里有城市文明的即将实现的未来!城市的未来应当是什么样的?在科幻文艺中,城市或者被移置到海上、地下、空中,或者被完全机械化,或者成为空中飞行器的天下;机器人取代了人的劳动,人简单化为电脑操作员,人的交往也简单化为数字化交流……这也许是一种可能,但从上海世博会来看,人类对未来的城市文明抱有一种更现实更美好的设想。

        不断病态化的城市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没有错,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文明从城市开始。那种推动人类进步的力量从城市中聚合出来,文化的一切方面在城市中不断地“灵妙化”,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城市的历史就是文明的历史。城市是凝聚在一起的人类社会关系的形式和象征:它是庙宇、市场、法庭、学院、剧场、体育场、公园的所在地,在这些空间中,文明的一切方面都得到孕育、发生和推动,并因此不断创造出新的形式。城市作为一个物理空间和一个精神空间,饱含着大量花样繁多的文明的产物;在这里,人类经验被生发为具有自身意义的符号、象征、行为模式、秩序体制。在这个意义上,城市是文明的摇篮,是城市生命的摇篮,是文化的承载体(这正是西班牙馆展馆以篮子为外形的原因)。但另一面:在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以至于必须保持足够的物理距离和情感距离才能够容得下这些关系;同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复杂,更富于张力,二者之间的相互排斥与相互吸引都在不断增长。在这个意义上,城市也是人类的桎梏并造成人类的分裂:在城市中,严密的分工、拥挤的空间、严重的社会分裂、空气与环境的恶化、冰冷的交换原则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分裂、城市与乡村的分裂、艺术与生活的分裂……

        城市在聚合中不断更新,也在分裂中不断病态化。一方面由城市带来的文明的不断更新使我们把对未来的一切美好设想都寄托在城市上;另一方面,城市所带来的诸种分裂又使得我们谋求走出城市甚至拆除城市。在这样一种文明的矛盾中,城市的未来在哪里?这是上海世博会向世界提出的问题。人类的美好生活从城市开始,同时人类又寄希望于城市能带给我们更美好的生活。然而所有关于“美好”的设想都应是具体的,既然把美好生活寄托给城市,就要回答:什么样的生活是美好的?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再去追问——什么样的城市能够实现这种美好生活?

        城市最佳实践区是对这一问题的具体回答,近80个案例涉及到城市发展每个方面,集中展示在全球城市化浪潮中具有创新和示范性的文明成果。

        案例是否入选取决于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国际遴选委员会,选择的标准是:是否宜居,交通的便捷,就业以及城市文化氛围的营造。但案例本身呈现出的先进性已超出了这个四层面,《城市发展:愿景与实践》一书从各实践区的申请报告等一手材料出发,通过概括与反思,从九个方面总结了最佳实践区的精神遗产:一、城市更新与可持续发展;二、生态城市的理念与实践;三、城市绿色空间的营造;四、在新材料与节能技术支持下的城市绿色建筑;五、低碳节能型的城市运营,特别是城市交通;六、城市中文化的传承;七、城市中文化的创新与多元融合;八、城市规划的可持续之路;九、对现代城市管理模式的探索。这些内容实际上规定着什么样的城市是“美好”的。

        什么是美好的生活

        美好的生活首先应当是健康的生活,这是世博会的共识,这就意味着未来的城市文明,特别是城市空间,必须为市民的健康服务:为人的身体健康服务,为人的心理健康服务,为孩子的成长服务。身体的健康必借助于运动,所以城市需要运动场所和绿地,城市对体育场、广场和公园的需要将超过对工业园区、商业中心的需要,奥林匹克精神将重新在城市复兴,重新成为城市精神的代表,通过运动健身,通过运动交往,人们在城市中将会结成许多运动团体。当从繁复的劳动逐渐得到解放的时候,城市人将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消耗在运动场上,这种状态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让人对一切积极的事务充满兴趣,因为健康的状态就是对一切事务充满兴趣的状态。

        人类的心理健康来自交往,城市中过于拥挤的空间和过于严密的分工使得冷漠与缺乏交往成为城市病的主要症候。为了克服这一点,未来的城市必须为市民提供足以让他们进行交往的空间和时间,人们需要家园式的社区,需要原始村舍式的亲人般的关系,需要公共艺术活动,需要促进交往的文化活动。为此我们需要广场,需要开阔的社区,需要绿地,需要庭院。美好的城市也是孩子喜欢的城市,孩子的成长需要可供游戏的花园与绿地,孩子需要亲近自然。必须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游戏的空间。美好的城市,一定是孩子喜欢的城市。

        与自然保持和谐关系,让城市重返自然怀抱,让城市人重新投入自然,在城市化进程与保持自然生态之间找到一条中间道路,构成了世博会的主导课题。未来的城市不属于奢华,不属于轰鸣的马达,不属于石油与煤炭,我们终将找到一种节制、平静、高效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城市将重返自然。一方面,未来的城市将重建自己的内在生态,城市将重新属于绿色,植被将和城市建筑融为一体,城市将有自己的森林,将利用一切可能的空间,包括屋顶、房前、路旁、墙体等等进行绿化。同时,城市将重建自己的循环系统,重新组织自己的水环境,让城市人重新享受亲水而居的生活;城市也将重新组织自己的排泄与排污系统,污水处理、雨水利用,城市垃圾的处理等等都将以城市内在生态的平衡为尺度。“自然的彻底的人道主义和人的彻底的自然主义”是人与自然之关系的理想状态,城市重返自然,自然重新成为人的家园。这就意味着,城市的未来不在海上,不在地下,不在天空,人离不开自然。

        城市是谁的城市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城市是谁的城市?历史上的城市有神之城,有王城,有皇城,近代城市转变为以市民为主体的城市。但市民具有阶层区分,这种区分在城市中同时体现为空间区分:富人区,穷人区,当然还有贫民窟。这种区分同时也是产业的空间分布的区分,最终成为文化上的区分。上层社会的意志在这种区分中居于主导地位,这种区分是社会不平等的结果,也促成了更多的不平等。这些不平等是诸多“城市病”真正的源头,因此,理想性的城市应当是“所有人的城市”,是“每一个人的城市”。它应当为每一个阶层的人提供庇护,提供平等的机会。平等、多元、开放、公正、自由这些现代性的追求应当是城市精神的真正内涵。城市有吸纳农业剩余人口的使命,它必将是开放的,任何隔离城乡、城城的体制都将被取消。因此未来的城市文明必然是一种建立在人道精神、集体主义与自由信念之上的“城市社会主义”。一批具有左翼思想倾向的国家馆传达着这种“城市社会主义”信念,如朝鲜、古巴、巴西、委内瑞拉,还有一些其它的拉美与非洲国家馆,德国馆、荷兰馆和波兰馆及一些北欧国家馆也间接传达着这种信念。这种信念以民众主义为基础,也是现代城市精神的体现。

        要让城市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拥有实现理想的力量与手段。只有科技才能让我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只要科技在人道精神的指引之下,就一定是城市文明最可依赖的力量。“没有技术,就不足以拯救地球”:首先是新材料和新能源,这是城市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其次是信息技术,它将加深人们的交往同时又降低出行的要求,而当它和智能电网相结合时,将改变信息交换方式从而帮助实现低碳排放;第三,新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交通、生产、物流、教育等领域结合时,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与物质生产中解放出来,改变劳动的方式与形态,并获得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比如通用汽车馆设想的智能汽车将把我们从驾驶之中解放出来,从交通拥挤中解放出来;德国馆的智力流水线将改变工业的形态。新科技术将使生活更加舒适便捷,更有趣味。松下公司的“生活墙”、信息通信馆对未来生活的预测等等都在向我们昭示着一种更便捷、更人性化的生活。技术意味着人的解放,而解放了的人有可能把自己发展为全面的人,同时技术也意味着生活形态的改变。城市的自然主义从来都不意味着对现代物质文明的放弃和向初级技术时代的后退,而是在科技之路上不断前进。

        城市文化的必然属性

        城市的使命又是开放、吸纳与创造,因此以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的融合将决定着未来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是城市创造力的源泉。澳大利亚馆、卢森堡馆、墨西哥馆、智利馆、巴西馆、加拿大馆等国家馆都提出了文化多元与文化融合的信念,并且将自身的发展归之于这种多元融合。城市将成为文化的庇护与舞台,多元性将是城市文化的必然属性。文化多元并不是消解个性,而是指“和而不同”、诸元之间是有层次的但又结合为一个整体,它们共同为城市生活的和谐、城市活力的创造、城市精神的凝聚贡献力量。未来的城市必将克服由工业化造成的形态上的单一性,必将克服由全球化造成的文化上的单一性,回归到自身的文化特色,任何一座城市都将成为文化的纪念碑和博物馆。

        最后,美感将成为城市形态与城市文化的最直接的感受,和当下充满噪音、恶臭和视觉垃圾的城市环境相比,未来的城市将是感性的城市:为了满足视觉的美感,城市将园林化、建筑艺术化,富于美感的创意产品将充满我们的生活的每个方面;为了满足听觉的愉悦,城市将致力于降低各种噪音并保留自然本身的声音,当然音乐将处处成为生活的背景音。艺术重新和生活融为一体,当然不是把艺术降低到生活的地步,而是把生活提高到艺术的程度,希腊时代艺术与生活的融合,人的艺术化生活,游与艺的理想将成为未来城市生活的理想状态之一。

        在并不遥远的将来,当人类基本完成了城市化,也就是说当人口的城市化率达到70%时,上海世博会上对于未来城市的设想都将会成为事实。大地的绿色和天空的蓝色将是城市的主要颜色;城市的人口将会减少,城市化完成之后人口的增长趋势将改变;技术将使得我们的能源消耗降到最低,远距离交通的需要将减少,也将使我们的城市更安静、更安全、更美。

        设定理想是实现理想的第一步,如果我们能够明确的预设出什么样的生活是美好的,什么样的城市是美好的,那么我们离这种美好的城市与美好的生活就不远了。

        (本文编辑   杨剑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