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席的主人
任芙康
今日立春,凌晨四时许,田雁宁辞世。早起见他儿子发来讯息,我只回得一句:“田男,任叔叔为你爸伤心。”悲尽哀绝,一片空白,无从多言。
雁宁,成人于达州开江县。年少习文,剑走偏锋,著述等身,影响广及海内外,斩获文学奖数十种(包括全国优秀短篇)。其“雪米莉”小说系列,纸贵洛阳,风行一时。就“通俗文学”而言,当代内地作家中,推雁宁为先行者,应是无人犟嘴。
雁宁倜傥,酷好聚众吃饭,四方亲朋,有口皆碑。1982年春天,成都拜望艾芜,在老人的平房小院里,初识雁宁。晓得我是达州同乡,他镜片后眼睛一亮,旋即转过话头,开口约饭。此后四十年间,前三十余年,几乎岁岁碰头,屡屡去他达州的单元、成都的别墅、京城赁居的大平层,混迹人来客往的流水席。最开初,他夫人冉丽光(五妹)主厨。五妹母亲广东人,杂交粤菜与川菜,珠联璧合,素为街坊仰慕。手艺传给五妹,她另有创见,家常味,好吃到令人馋死;食客繁衍开去,灶间人手不足,雇了专业厨师,餐馆味,好吃到令人死缠。
我回到达州,洗尘与送行两顿,通常都由雁宁包办,谁也不能加塞儿。中间数日,轮流做东,必是雁宁确定时间、地点,并由他推敲主家的腰包,挑肥拣瘦地代为点菜。而我每回的答谢,亦须听他左右。雁宁会选定高档的馆子,但他虽赏识我出手舍得,又总会帮忙搭配,价高的硬菜必不可少,欠实惠的贵菜巧妙躲开。
有回我在京充当一奖项评委,雁宁让找他吃饭,我带了陈志红、何英同往。桌上诸位,除了主人,一个不识。不断有吃货进门,南腔北调,又都将“龟儿子”挂在嘴边,越是咬牙切齿,越是憨态可掬,就为显示与施主一伙。其实雁宁说话不带脏字,爽朗待客,神色间自有一份儒雅。但见众人,虽各有品相,动作却如出一辙,端碗就抢菜,吃饱便走人。这阵仗,叫经多见广的陈、何二女花容失色。那日主菜回锅肉,色香味形,均地道至极,上桌即“光盘”。乐呵呵的雁宁,命手脚麻利的师傅,返灶三趟……
雁宁“走”了,且属诀别。伤痛之余,最先前来的记忆,竟顽强地与吃食相连;恰是这尘世的享受,使得他给朋友们的遗留,显得不同凡响。并非稀奇,只因美味在人生交游中,实为永恒的温暖。
雁宁回时,春满人间
王国平
2月4日,农历癸卯正月十四,时序立春。
凌晨6时20分,当我收到田雁宁先生公子田子立微信告知的这一悲讯时,我却宁愿2023年春天来得再晚一些。因为春风送来的,不是十里和煦,而是无尽的忧伤。
很多人知道先生,是因为1980年代至1990年风靡一时的“雪米莉”系列,尤其是那些“女”系列小说,让他拥有了巨大的声誉。彼时,全国上下最流行四个人的作品,金庸、古龙、琼瑶和雪米莉。当然,很少人知道,雪米莉名字虽惊艳,却并非一位女作家,而是两位男人味十足的男作家:田雁宁和谭宁,当然后来还有更多的作家加入,那是后话。
而我知道先生,则是源于他的小说《牛贩子山道》。余生亦晚,无缘得见田雁宁叱咤文坛的光辉岁月。1996年中专毕业后,我被分配至四川都江机械厂。令人没想到的是,该厂居然有一个图书室,而且还订有文学刊物。晚饭后,我总是一头钻进阅览室读书。无意间,翻开了1987年第3期《人民文学》,尽管已是10年前的过刊,但我仍然被深深吸引,特别是上面有一篇叫做《牛贩子山道》的小说让我格外关注,因为我父亲就是一个牛贩子,那种亲近感油然而生。
一看作者名字:田雁宁,多么有诗意的名字啊。
那时候我并不知道,先生当时已是知名作家。他的小说《小镇人物素描》《大刀》曾分获四川省第一、二届优秀作品奖,《唢呐,在微风里吹响》《巴人村纪事》《牛贩子山道》《狗运》等获得各种大奖。然而我并没有把他和曾引起无数读者遐想的“雪米莉”联系起来。后来他转向影视剧写作,他的《都市放牛》《悲喜四季》《冰山上的来客》《陈真之英雄再现》《美丽的黑蝴蝶》也成为我了解田雁宁先生的窗口。
我与先生相逢甚晚,却一见如故。时在2019年1月30日,先生拨冗参加了都江堰市作协2018年年会,一到会场便四处打听我,然后紧紧握住我手道:“今天这个会我必须来,以前达州的‘巴山作家群’和灌县的‘灌县作家群’在四川活跃得很,一晃就30多年了……”
那天,在会场内外,我们俩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先生尽管早已名满天下,且大我27岁,却平易近人得仿佛一位走散多年的兄长,始终以平辈之谊相待。
与田雁宁交往越多,我越是为他的文学作品和人格魅力所折服。我喜欢他的幽默、乐观、逍遥、豪爽,更喜欢他在此外表下,珍藏在灵魂深处的那份对文学的热爱与敬畏。
田雁宁是当代文坛少有的能将文学事业和文学产业做到崭新高度的人。《牛贩子山道》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雪米莉”系列作品多达百部之上,大多数书都发行上百万册,堪称一个时代的出版神话。田雁宁总是笑着说:“能靠写作挣到钱我很开心。但是在我心里,最看重的不是风靡一时的畅销书,而是早些年的那些纯文学作品。那些文字是我精神家园的守门人。”
2022年10月4日,正是国庆佳节,先生邀约江力征、康厚平等友人前来都江堰游玩。灵岩书院的曲立安排大家在鱼嘴斜对面的江边喝茶座谈。是时,岷山远景如画,岷江波涛似雪,玉垒满山红遍,座上茶气氤氲……而不远处的天际,隐约有雁阵排空,字行而去,偶尔传来一两声渐渐远去的雁鸣,仿佛与江边的这场聚会心有灵犀,遥相呼应。
最后一次见到先生,是在2022年12月8日举行的天府新区文联成立大会上。分手时,先生告知:“你们老家江油市青莲镇的李白诗歌小镇做得好,我准备把你和曲立约到一起去看看,争取和灵岩书院建立联系。时间,就定在明年春天,你要把时间留出来哦!”
每每忆及此处,我就想问问先生:“春天已到,我也有空,但是说好的去江油呢?”恐怕只能梦里同行了。
此时,我不得不匆匆结束本文。
因为我的书房离岷江只有200米,4个月前的涛声犹在耳畔回响,我生怕继续写下去,泪水的闸门就会决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