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11月25日 星期三

    中国文化的丰富图景

    任蜜林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11月25日   10 版)

        《中国文化通义》,李中华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0年5月第一版,59.00元

        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之所以能够亘古不绝、绵延至今,必有其所以存在的内在根据。所谓“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这个内在根据就是文化。对于中国文化,自民国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探讨,其著名者如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柳诒徵《中国文化史》、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文化热”,探讨中国文化的著作也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当时中国文化书院举办的中外比较文化研究班也开设了“中国文化概论”的课程,其课程所用的讲义就是由李中华先生编写的,在当时就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近日,李中华先生结合近三十余年个人的研究心得,在原讲义的基础上作了很大修改和增补,出版了《中国文化通义》一书。

        探讨中国文化,就必须首先清楚中国文化指的是什么。在作者看来,“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历代创造的文化总和。它代表或反映了创造者的心灵和智慧”。那么中国文化是如何产生出来的呢?对于中国文化的起源,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其是从西方传来的,如法国历史学家拉克伯里所写的《中国古代文化西源说》,认为中国文化源于西亚细亚;有的则否认夏、商、周三代以前的中国文化,如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派。对于这两种偏颇的说法,作者从考古发掘材料出发予以有力驳斥。在作者看来,“中国古代文明的出现,乃是在中国广袤土地上多种文化源头的汇合,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先民的创造,共同融合成丰富多彩的华夏文化”。

        在探讨中国文化的起源之后,作者对于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价值系统、基本特征等问题作了精要的的叙述和概括。关于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作者认为中国宗教是“人间性的多神宗教”、中国哲学具“重人生智慧”特点、中国文学有“现实与浪漫”并重的特性等。关于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作者以“重道德、重群体”来概括人生价值观、以“天人合一”来形容自然价值观、以“仁义礼智信”来说明道德价值观等。对于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则概括为统一性、连续性、非宗教性、泛道德性、内倾性、中庸和平、乡土情谊等几个方面。

        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其不可避免地要与外来文化发生关系。这种关系一方面表现为中国文化对于世界其他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则表现为中国文化对于外来文化的态度。对于这些,作者也作了深入的探讨。就中国文化对于世界影响来看,中国文化对于东亚、东南亚以及欧洲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说明中国文化虽然产生于中国,但并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这也反映了中国文化具有普遍性的一面。在中国文化的漫长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外来文化的挑战,如汉末三国时期从印度传来的佛教文化、明末西学的传入等。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文化对于外来文化既有接受也有批判,但更多地表现为受容的一面,如佛教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这反映了中国文化具有包容性的一面。

        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亘古至今,屹立于世界而不倒,就在于其能够与时俱进、返本开新。因此,中国文化并不仅仅属于古代,更有着积极的现代意义。本书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作者对于中国文化虽然有着浓厚的感情,但并不“唯古是从”“唯中是好”,而是分析其精华与糟粕,使其更好地适应我国新时代的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在作者看来,中国文化的现代发展必须破除传统文化的不良束缚和中西文化的偏见,必须吸取西方的优秀文化,必须能够与当今及未来人类文明发展相契合,必须具有时空超越性和普遍性。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于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及现代意义作了系统概括。具体来说,其包含“文明以止”的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和而不同”的共生哲学、“趋时适变”的生存智慧、“生生日新”的维新理念和“存而不忘亡”的忧患意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