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清华是老朋友。我最早看到清华这本书的部分作品是在杂志上,那个时候还没有成书,那篇文章叫《哲人的小道》,发表在《十月》杂志上。看完之后,我了解到了另一个张清华。过去我知道他是一个研究文学的青年学者、著名批评家,读完文章之后,我就对他说:“你是非常优秀的散文随笔作家。”清华听了也很高兴。后来读到了他这本书,在当今时代,一本书如果能够经受二十年的考验,它就应该是一本了不起的书。现在书出得太多,我对小说比较了解,我们现在每年长篇小说将近一万本,基本都大浪淘沙,能够留下来的凤毛麟角。而这本书二十年后还能够再版,还能够被大家阅读,就已经证明了自身的价值。
我觉得对清华来说,2000年到2001年这段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段,过去他是著名评论家、研究当代文学的学者,从海德堡回来以后,他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随笔作家和诗人。2000年以前我不知道清华写没写过诗,据诗人欧阳江河讲,清华现在是中国排名前二十的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如果能够在研究教学之余去写诗,异军突起冲进中国诗人这个队伍的前二十,这是何等的了不起。
这段时间对清华非常重要,作为一个东方的青年学者、批评家,他来到了德国,在海德堡回望东方的时候,海德堡成为一面镜子,让他更清楚地看到东方、看到自己的祖国。同时他也有自己祖国的经验,能够更敏锐地感知和观察海德堡。这两个地方可以互为镜相。我最早看的作品是《哲人的小道》,“哲人的小道”是海德堡著名景观之一。清华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写了荷尔德林,荷尔德林是德国非常著名的诗人,一生过得非常坎坷,被埋没了一个世纪,后来才重新被发现。清华在《哲学的小道》为什么选择了荷尔德林作为“主角”?我觉得是因为同样身为诗人,清华对荷尔德林的经历心有戚戚焉。我说这条小道就是张清华走向诗歌道路的小道。在这条路上,他走得很缓慢,看路边的风景,讲走过这条小路的德国的大师,然后来到荷尔德林的墓前,他在这个过程里浮想联翩,对诗人的评价、对诗人的心仪不断涌上心头。
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我感觉非常震动,大家知道那段时期的散文主要有两个景观,分别是余秋雨和王充闾。王充闾可能更丰富一些,写日常生活,写不同时代的景观和人物。那个时候的文化散文风靡一时,有人讲余秋雨是文化散文的开拓者,为我们的散文写作开辟了另一条道路或可能性。这个说法值得商榷,事实上,文化散文早已有了。比如,黄仁宇通过一个皇帝、一个将军把万历十五年的事情说得清清楚楚,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清华在《海德堡笔记》里介绍的这些德国大师,还有德国这个国家,他们对人类精神思想文化做出的贡献,在我看来和很多国家比较,是非常厉害的。在哲学、文学、音乐这样的领域里,德国是伟大的国家,这些大师灿若星河满天星。
在这样的环境里,清华浮想联翩。清华那时候还不到四十岁,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刚来的时候肯定有点羞涩、局促、惴惴不安,他要在黑格尔曾经就读、海德格尔当过校长的大学里工作,这么多大师在这学习过。清华走上海德堡大学的讲台,他在讲堂上的风采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通过《海德堡笔记》,我们能够了解清华在海德堡想了些什么、看了些什么。第一篇文章就是写海德堡这个城市。这个城市人口不多,有内卡河,有王座山,有一个餐馆,有一条小路,这就是它最著名的景观。不只是这条小路和这座山,海德堡的街道、教堂都和历史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你身在海德堡这个城市里就能和历史建立起关系。这和我们这边的城市不太一样,我们现在日新月异,对新的东西太感兴趣了。我曾经到过一些城市,有时候接受采访说:“孟老师,你看我们这座城市有什么新的变化?”我就回答:“我特别想看到你们没有变化的那些东西。”中国的城市现在几乎千城一面,如果你到一个城市第二天早上醒来放眼望去,可能会不知身知何处,需要想一想我是坐哪个航班过来的,才知道这是哪座城市。但是海德堡不是这样,它有深厚的历史文化。
清华在《海德堡笔记》这篇文章里把海德堡比喻成美人,比作美人当然很好,他在德国每一天的情绪都是非常饱满,不然写不成这么厚厚的一本书。很多文章我看了非常感动,清华的学养学识让他对历史文化常有新的思考。特里尔是马克思的出生地,中国来的游客到了德国一定要到特里尔去看看。我们应该如何面对马克思?如何评价马克思?如何思考马克思作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提出的理论?这些是每个中国知识分子都难以回避的话题。清华在书里讲,一切都变了,但是对于特里尔、对于马克思的思考没有变。我觉得这句话讲得太好了。马克思不只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他的理论改变了世界历史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这一点足以证明他的意义超过了一般的哲学家。
清华不仅写了海德堡,还写了其他一些城市,除了荷尔德林,也写了其他一些大师,我觉得这本书的思想内容丰厚,文辞修辞隽永美丽。写文章,特别是写随笔,和写小说非常不同。小说可以虚构,可以用很多方法,随笔不行,随笔一出高下立判,一个作者的文字功夫,一个作者的情怀思想一览无余。清华还是个诗人,每篇文章都充满了诗性,语言诗情画意。这个诗情画意不是虚无缥缈的,因为有自己的学养、有自己的思想深度,思想和学养变成了《海德堡笔记》的根因,无论走到哪里,这本书都不至于飘忽,文辞再华美也不是虚飘的,它有根,这些根因在控制着它、掌控着它。这是一本特别值得我们阅读的书。如果这本书能经历二十年的时间考验,它就是非常著名的著作,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本文为作者在“秋风的怀想:关于《海德堡笔记》的旧话新说”分享会上的发言,刊发时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拟。《海德堡笔记》,张清华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20年6月第一版,5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