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

    面向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美术课程

    陈群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10月14日   17 版)

        《核心素养与世界中小学美术课程》,胡知凡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年5月,88.00元

        中小学美术课程承担了新时代美育的使命。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一方面,使党中央和教育部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美育工作的部署得到落实;另一方面,使我国中小学美术学科的培养目标更为明确和具体。广大中小学及美术教育从业者顺势而为,在美术课程研究和实践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积极探索,却往往受困于对学科核心素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在美术课程的目标定位、内容架构、教学方式、评价手段等方面的理解存在“贴标签”等问题。如何帮助美术学科真正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根本转型?在《核心素养与世界中小学美术课程》中,读者或许可以寻找答案。

        该书作者、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胡知凡教授先后参与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等文件的研制、修订工作,长期从事美术学科国际比较研究、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以及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核心素养与世界中小学美术课程》汇集并细致解读了美国、加拿大、芬兰等国新研制的视觉艺术课程标准,美国、新西兰等国艺术素养质量检测报告和艺术业绩评估案例,以及我国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评与水平划分等,对我国中小学美术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有不少启示。

        其一,重理解的课程设计。也称“逆向设计方法”,与传统的课程设计相比,旨在使课程设计称为促进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理解力的过程,即首先确定重要的学习成果,再确定可接受的成就依据,然后设计达到这些预期成果的最佳路径。在美术学科中运用“重理解的课程设计”,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理解力,为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提供机会,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其二,利用大概念统整学习内容。大概念(BigIdeas,也可译为“大观念”),是理解学习领域的核心,往往是宽泛和抽象的,涵盖各种关键概念,而且这些概念通常是永恒的,并可迁移到另一个情境之中。大概念是一种观念的表达,是一个学习领域或跨学科的核心,并且可以将各种碎片化的理解联系成一个条理分明的整体。美术教育需要利用大概念统整学习内容,将过去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在事实性层面上能“知道”,在概念性层面上能“理解”,在技术和过程层面上能“做”。也促使学生将事实性知识和技能进行概念性理解,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协同思考,并最终与学科核心素养相联系,实现学生核心素养连贯一致的进阶发展。

        其三,创设主题式学习的真实情境。美术教育需要创设主题式学习的真实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确定主题、观察感受、搜集素材、学习借鉴、构思创意、选择材料和技法、探索表现方法、创作作品、展示交流以及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等美术学习活动,从而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形成核心素养。

        其四,转变学习方式。核心素养本位的课程范式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和多维度的概念,与此相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须实现深度学习、跨学科学习、探究式学习等转变。美术教育需要转变学习方式,使用关键的学科概念、原则和规律,进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和交流思想的学习,可将跨学科的问题/现象/主题/情境嵌入现有的课程。

        其五,利用学业质量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核心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标准按照不同的内涵与育人价值,以可观察、可测评的文字,将核心素养划分成三个水平段。对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水平划分,就是把每个核心素养转换为可观察的外显表现,为评价提供具体的标准和依据。依据这一学业质量观,学校教学和评价应重点关注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考察学生运用美术领域知识、技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综合性品质。

        该书所呈现的资料时效新,内容丰富,必将引发广大美育工作者和教材编制者更多、更深刻的对我国中小学美术课程发展的思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