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8月05日 星期三

    酒事江湖22

    “国编酒圣”萧立军

    朱竞 主持:丁帆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8月05日   03 版)

        说的是老萧的酒事儿。

        老萧,名立军,文学编辑。传说是契丹人的后代,自称萧太后的子孙。高大的北方汉子,长着一副马脸,眼睛不大,鼻子不小,身材高大,肩宽臂长,腰背笔直,走起路来腿脚生风。江湖上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都喊他“萧哥”。就连30年代出生的翻译家叶廷芳、作家玛拉沁夫见面都喊他“萧哥”。

        也有人直接喊他“马脸哥”。这缘由他写的一篇散文《小眼睛的莫言和马脸的我》,这篇散文写得着实精彩,当然也与酒有关。其中这样写道:“1985年因为莫言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我去过两次军艺看莫言,有一次在莫言那里吃饭,他就带我到食堂吃。那时候大家都没钱,我一个月60元钱,而莫言的津贴费也不多。可即使这样,莫言知道我好酒,还特意给我买了两瓶啤酒,我就着白菜炒肉片、芹菜花生米喝上了。这莫言老弟真是个重情重义的人。”老萧过60岁生日时,莫言又是提着两瓶酒来祝寿,还写下了打油诗:仿佛旧事在眼前,倏忽已过三十年,立军已经六十岁,青春永葆赖酒烟。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老萧也跟着火起来,各路记者探出老萧是莫言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的责任编辑,都要抢先采访个“内幕故事”,于是老萧的照片也上了各大报刊,竟然有人把“小眼睛的莫言”和“马脸的我”两张照片拼在一起,莫言小眼,老萧马脸,一对说相声的好组合。

        在国内编辑出版界,老萧是持续在文学编辑岗位上工作40多年的人,他被业界称为“国编酒圣”。关于老萧的酒事儿,文友都能说上一二三四。无论是道听途说还是亲临现场,我也能讲出个五六七八。老萧当编辑这几十年,责编过茅盾、朱光潜的华文,也责编过莫言、赵瑜等名家的作品,还经常跑到吴祖缃先生处对坐一下午聊天,连续抽掉三包牡丹香烟,与高晓声、张弦、莫应丰、蒋子龙时常对饮几杯老酒,还常去不抽烟不喝酒的冯骥才家蹭吃蹭喝。

        老萧常自信满满地说,能当好一个文学期刊的编辑,最应该谢烟谢酒!保守地算,老萧喝酒抽烟的历史至少也有50多年。

        十几年前,写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的作家熊召政曾给老萧算过账,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熊召政掐着指头说:“话说老萧,就按一天喝六两酒,一个月喝18斤,一年喝216斤。从1968年16岁下乡当知青开始喝,喝了35年,差不多要喝掉八千到一万斤酒。那就是四五吨酒,放在一个酒槽里,把你推进去几次就淹死你几次。”

        我认为熊召政十几前只是估算,这个数字实在保守,且时间又过去了十几年。那个数字还是在保守的正常情况下计算出来,超常规的情况也非常多,毛算喝掉8吨白酒,这不算是瞎吹牛。

        熊召政又算了一笔账:老萧平均一天抽三包烟,一个月90包,一年一百多条烟,按烟龄算抽了35年,也抽了约4千条烟,正好是一辆8吨厢式卡车一整车,要是集中点着,让烟自燃,也得一整天才能烧透。我认为熊召政这个数字还是有些保守。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经熊召政这么一算,老萧却感到荣耀,感慨万千。还要感谢烟酒,让他至今身体没有一点不适,也没有“三高”。知道老萧身体好,常有人问他健康秘诀是什么,他又吹牛说:抽烟喝酒不锻炼。这不是气死医生吗!很多朋友建议:你老萧活体捐献给医学得了,做医学研究。

        老萧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他一年除了出差,整天都在办公室。谈选题,抢稿子,编稿子,给作者打电话,骑自行车到作者家里去亲自抄稿子……他是一位优秀的职业编辑。他轰动文坛的长篇纪实小说《无冕皇帝》,就是对有责任心的编辑的写照。

        老萧的办公室极其乱,但却极其有魅力,无论多大名气的人物,到了他那里,就会特别放松,就像农民在田间地头可以盘腿大坐,海阔天空无限地神聊。一会功夫,几个烟缸就满了烟灰,只见办公室内浓烟弥漫,那个透气的窗纱早已变为实心黑布一块。因此,翻译家汤永宽说老萧的屋子可用得上:“室雅何须洁,花香不在多”。可以想象,有多少好的作品,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下神侃出来的。

        写出《马家军调查》《强国梦》《兵败汉城》的作家赵瑜讲,有一次十几个老友聚会,大家喝着高兴,也不计量了。不知啥时,再看老萧竟然趴在饭桌旁睡着了,到半夜他还不醒。最后赵瑜在附近找了一个地下室小旅店,6个人将他抬进去,把老萧身上的钱和物都拿走,16张床的大屋子就睡他一个人。第二天,老萧醒了,不知自己是在哪里,自己怎么在这个地方睡觉?怎么也想不起来,兜里钱包手机都没有了,只有20元钱,打车回单位。那天是《中国作家》召开“大红鹰文学奖”评委会,评论家李炳银把他的钱和手机都掏出来给他。

        赵瑜跟老萧的友情也是因编辑作品开始的。当年大家熟悉的《马家军调查》是极为轰动的报告文学作品。这部作品的问世,可是一波三折。如果没有老萧的坚持,这部作品问世至少要晚几年。作家和编辑的关系,不是谁高谁低的问题,作家的名气再大,也有编辑的一份力量。老萧后来又策划了很多重大的选题,比如山西作家寓真的《聂绀弩刑事档案》,也是几经周折发表出来。如果没有一位好编辑的精心策划,也许就被扼杀在摇篮中,也就没有后来的影响。

        有人说编辑是“无冕皇帝”,手中掌控一部作品的生杀大权。其实老萧也写过很多作品,长篇小说、报告文学、电影文学剧本、电视文学剧本、文学评论等,也在《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刊发过文章,他的影视文学剧本也拍摄上演播出过。但是他自谦地认定再怎么写,也写不过一流的作家,顶多能混上个三流作家称号。于是,他醉心于要当一位中国一流的编辑。他做到了。

        文坛酒事,是朋友谈到老萧的永远话题。编辑家张守仁称老萧是条汉子。散文家韩小蕙称老萧为大男人。老萧不可一日无酒,更不能没有朋友。这一切都因老萧的仗义、豁达、善良和热情为人。他对文学如同宗教,是一种真正的信仰。他敬重他所爱的编辑职业,如同一位殉道者。

        老萧为了文学,前半辈子喝了七八吨酒,若是泡在酒池里,也是死过几次的人了。

        他看清了人生和这个世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