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7月22日 星期三

    当事人全面披露中国航油(新加坡)事件的内幕。

    人生自古谁无过,筚路蓝缕启山林

    邱实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7月22日   19 版)

        《陈九霖自述——新加坡陷阱的回望与反思》,陈九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定价52.00元

        记得2004年冬,一个爆炸式的新闻,在社会上传播:“中国航油(新加坡)公司做期货亏了5亿美元!”“中国航油亏大了!”“总裁是陈九霖,陈九霖惨了!”大家莫不惋惜、感伤、忧虑,也有人困惑不解:“是粗心大意亏的,还是有人做了手脚?”“陈九霖向来事业心强,从不马虎,怎么会大意失荆州呢?”懂行的人则知晓,我国企业刚刚“走出去”,缺乏经验,缺乏人才,海外市场竞争残酷,我们免不了走点弯路,交笔学费。中国航油(新加坡)公司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这次亏损的原因,后来零零星星有些分析评论,但真正内幕及其全过程,人们并不知晓,众人也无法深究。16年后的今天,当年的当事人推出了新著《陈九霖自述》,全面地披露了中国航油(新加坡)事件的内幕,还原了事件演变的整个过程,时间、地点、人物、对话、决策、变化、心理活动等,清清楚楚,让读者可以从中看清原委,看清事情发展的逻辑关联以及结局的必然。依笔者的读后之感,认为该书有几个看点值得重视。

        第一,两篇序言,高屋建瓴。

        第一篇由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先生撰写。序言题为《以法人治理的视角看中国航油事件》。序言中阐明了作者的看法,“应该从法人治理的层面思考”,是否存在缺失、缺位乃至于越位的情形,要从宏观方面来总结教训,从法人治理结构的层面思考,避免以后重蹈覆辙。“现在,陈九霖深刻地反省了自己当年的失误和教训,是难能可贵的”,而相关的决策者、授权者、监管者也需认真反思,从各自的角度总结失误之因,探讨规律,共同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水平与能力。

        第二篇序言为宏观经济学家、财经评论家高连奎先生所作,题为《以宏观经济治理的视角看中国航油事件》。在他看来,无论是国家的命运、企业的命运还是个人的命运,都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结果,没有任何人可以逃脱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企业经营一般面临着三种经济周期的风险:第一,产业周期;第二,宏观经济周期;第三,货币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周期。在这三大风险之外还有一种人为风险,那就是宏观经济套利风险,即有人利用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给企业制造风险、制造麻烦。他们擅长利用宏观经济的周期兴风作浪。这些从事宏观经济套利的人,一般都是经济大鳄,经济丛林中的食肉动物,所到之处便是一片血腥。而中国航油(新加坡)的失误亏损,在背后似能隐隐约约地看到某些大鳄的影子,使其在劫难逃。作者得出结论:“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宏观经济风险又是所有风险中波及面最大的风险。在宏观经济风险面前,上到国家政府,下到企业百姓,命运都可能瞬间被改变。因此,及时避免与化解宏观经济风险,将是政府宏观经济治理的一个长期课题,也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

        第二,叙议结合,情理交融。该书不限于叙事,还有分析,有议论,有感慨,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起伏跌宕,入情入理,分寸得当,融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增加了吸引读者的魅力。该书中穿插了一些短诗,颇有境界与韵味。例如:“今日太阳升,明朝旭日升,相继不停顿,天天有光明。”这是陈九霖早年读《周易》有感,表明对人生未来发展总趋势充满乐观信念。再如:“都羡玫瑰美,谁见枝上刺?成功靠努力,岂有他人赐?”表明作者决心砥砺奋进,建功立业。形象地表达了成功与幸福是辛苦奋斗出来的,免不了付出血、汗、泪的代价。当公司出事后蒙受舆论质疑与责难时,他写道:“纵有千千罪,我心坦然对;一心为大众,失误当自悔。”“墙倒众人推,既倒不怕推。日后垒铜墙,欢迎大家推。”表达了作者的底气与信念。

        该书回溯了中国航油(新加坡)如何白手起家,如何从小到大,如何开拓市场,如何参与海外市场竞争,如何获得成功,如何因期权交易受损遇困,如何因仁慈宽容手下交易员而一再挪盘,如何因缺乏经验和得力人才被错误诱导,导致损失不断扩大,如何寻求合作对象,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力图度过难关,如何被“绑架”不得不挪盘和斩仓;陈九霖本人如何被栽赃起诉,如何相信律师的诺言又对律师的食言无奈,如何未经审批而遭到逮捕受到凌辱,如何在狱中受苦而不屈……一幅幅清晰的画面,一幕幕悲催的场景,令人唏嘘不已,也令人深思,不禁追问:为何如此?为什么会这样?

        第三,过不避责,勇于担当。从书中介绍可以看出,如果不是交易员违规操作,不会出现风险;不是手下人误导,损失不至于这样大;出事后如果有关方面同意陈九霖的拯救方案,不至于愈演愈烈,就能以较小代价止损,一旦熬过节点,还有可能盈利。但是,“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一旦落入陷阱,力难回天,被种种力量围猎而成为牺牲品。

        面对此情此景,咋办?

        主人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那么,就坦然面对,慷慨担当!话说回来,当新加坡方面通知陈九霖到新加坡协助调查时,他也有理由不去:一是他已担任中国航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在国内已有职务,集团公司已成立危机处理小组赴新加坡,负责处理亏损事件。从家庭来看,他母亲中风重病,处在弥留之际,岳父胃癌即将做手术,如果抛开他们不管,不近人情。然而,不能放下的义务他放下了,可不独担的责任他担当了。他刚受命回国交接工作并接任新职,然后又返回新加坡配合调查。当新加坡法庭宣读判决书判处他四年三个月刑期时,无语问苍天,苍天落泪;低头看大地,大地无声。他虽然怒火中烧,气冲牛斗,“内心如同火山岩浆般翻腾”,但为了大局,违心接受了,认定:“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既然新加坡当局选择我来承担责任,那我就承担吧!对于他本人应当承担的责任,该书也有坦诚地说明:“公司就期货交易有一套看似完备的风险防控机制,但是,在几次挪盘的关键时刻,这套防空体系根本没有发挥作用。”没有及时斩仓,“作为公司的CEO,应该负有主要管理责任”,“主要原因是我的判断失误、用人失误和决策失误”。

        当然,虽有过失,但作者认为“罪不当监”。既然判刑了,也就坦然面对。他慨然作诗:“世间万事说不清,切莫抱怨不公平。塞翁失马并非祸,人生失意别沉沦。”由此可见作者的襟怀、境界和担当,看到其人性的光辉。后来,到2015年11月27日,陈九霖被中国新闻社和中国新闻周刊,评选为“2015年度责任人物”,评选理由便是他当年在中国航油事件中,不逃避,敢担责,因公受过。由此可见,历史是公正的。

        第四,总结教训,启示他人。人生自古谁无过,过失敢担当,过失后要正确总结,过失后要重新站起来,继续拼搏,有所作为。学费不能白交,苦难不能白吃,冤屈不能白受,泪水不能白流。陈九霖总结了几点经验教训,很实在。笔者提炼如下:

        审时度势,把握命运。该书有一章谈到“势”,认为人扛不过大势,开宗明义地指出:“常言道,时势造英雄。没有这个大势,人再努力可能也无济于事。”说明自己的初期成功得益于时势。公司上市后顺风顺水,各种荣誉加身,2002年,陈九霖的个人年薪的合同达到税后2350万元人民币(实际上,绝大部分他都捐给了航油集团创立环保基金),不仅创造了中国国有企业之最,也高居新加坡上市公司管理者前列,被人们誉为“打工皇帝”。然而,三次石油衍生品挪盘,一下子就把他从命运的高峰掀入苦难的深渊。由此,作者明白了一个道理:时势造英雄,但时势也毁英雄,因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对得太早就等于错了。人们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那么,反过来说呢?早起的虫儿被鸟吃!这里所说的都是时机时势。有些事可以预测、把握,有些事难以预测、把握。开路者免不了走错路,竞赛者免不了摔跤受伤。但在过失之后,要及时总结,启迪自己与他人。作者由此得到结论:“要真正做到顺势而为,关键在于心存敬畏,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知道什么时候该适可而止。有时候,应该停一停,让灵魂跟上脚步。”

        风险管控,严到细节。企业家就是冒险家,冒险就有风险。关键是要时刻都有强烈的风险意识,把控住风险底线,严格控好风险。作者后悔当初没有及时处理违规操作的交易员,轻信了这位经集团批准聘请的资深外籍交易员,以及同样是外籍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因自己的优柔寡断,未能阻止住违规者的操作,铸成大错。重大教训:企业管理,尤其是风险交易,“一定要有章可循、有章必行、违章必纠,独立监管!”监管条例不能只是写在文件上,印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务必落实在行动上,贯彻于每个细节。魔鬼往往隐藏在细节之中,要警惕看不到的来自细微之处的危机。细节决定成败。负责监管的干部,必须铁面无私,刚性很强。

        走向世界,人才为要。我国企业“走出去”之前,须有必要充分的准备,要摸清国际市场的陷阱与丛林法则,确定可行的发展方案,并且有预案,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挑选好合作伙伴、交易伙伴,尤其对那些国际知名的投资银行,与之合作尤其要倍加小心。中国航油(新加坡)败在他们手上,中信泰富、中国远洋、中国国航、东方航空、中国石化、中国银行等中资企业,近年来都是输在他们手上,导致中国国企在金融衍生品方面亏损巨大。中国航油(新加坡)参与期权交易,掌握交易核心机密的交易员均是公司集体决定聘请的外籍专家,来自澳大利亚、英国、韩国、新加坡等,这样很难保证公司的核心机密不被泄露,很难保证外部力量不在他们身上下功夫。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有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思维,精通外语,懂技术,懂金融,懂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引进、培养人才并通过合理配置实现人尽其才,是企业负责人管理海外项目首要考虑的内容。中国航油(新加坡)事件的教训表明,无论是派出去的人才,还是在当地招聘的人才,诚实、守信、有担当,是重中之重。因为这关乎企业在海外的存亡。作者不禁感叹:“走出去”,我们实在是太年轻了!

        遵守法律,调整思维。作者反思自己在从事期权交易之前,对有关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合约交易的法律条文掌握得不多,以及对新加坡的法律体系理解不深,也是使他跌入新加坡陷阱的重要原因。因此,作者得出结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要站稳脚跟、开拓发展、稳步经营,重要的一条就是遵守所在地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同一个世界,却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法律体系。在中国合法的事情,在海外未必合法;在这个国家违法的事情,在另一个国家可能合法;在美国,甚至这个州的法律与另一个州的法律也不一样。比如说,在国内,民事诉讼强调“不告不理”,“民不举则官不究”,但在海外就未必是这样。这就要求“走出去”的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就对目的地的主要法律,尤其是法制环境有所了解,以规避可能的法律风险。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平常的交流与沟通方面,也体现在项目谈判方面,更体现在危机处理方面。以中国航油事件为例,在出现账面浮亏之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想尽千方百计解决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救火”,而在新加坡却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先考虑这种“救火”是否合法。如果陈九霖按照新加坡人的思维,优先考虑法律层面,优先自保,那么,他可能就不会遭受囹圄之灾。在海外千万不要期望能打“擦边球”,最忌讳把国内那种出了事就急忙托关系、找门路“摆平”的思维方式带到海外。需要未雨绸缪地制定危机应对方案,当危机来临时,高效、团结、及时地跟进市场变化,依法处理。只有决策正确,方能化解危机,乃至化危机为转机。

        清白为人,保持底气。中国航油事件曝光后,不少媒体将陈九霖同巴林银行事件中的里森相提并论。2006年3月9日,国资委在写给新加坡初等法院的公函中指出:“我们认为,‘CAO事件’(中国航油事件)与当年的‘巴林银行事件’存在较大差别。陈九霖先生触犯新加坡法律行为的动机,是善意救助、尽可能地维护CAO股东价值,未有个人私利;陈九霖先生能够勇敢面对指控,承担了应有的责任。”在这里作者强调在整个事件的前前后后,根本没有图谋任何个人利益。公司的交易员们越权操作,把期权的盘位做得越大,盈利后他们提取的利润分成就越多,如果造成亏损就由公司承担,他们本人可以另找工作,而作为总裁的陈九霖在期货、期权等任何营收方面没有设置任何利润提成安排,即无论利润多大,总裁陈九霖都不能分成。2002年按照协议可以拿的高薪他放弃了,2003年陈九霖还向董事会提出要求,主动下调了个人的薪酬。“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是我的人生宗旨。”“在中国航油事件中,我存在重大失误,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表现了应有的担当。时过境迁,风轻云淡。清清白白,坦坦荡荡、毫不推卸、主动担责,是我对中国航油事件的交代,也是我做人的底线。”

        陈九霖说:“时至今日,叫屈喊冤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为自己开脱也并非我的本意。我只是想通过还原整个过程,记录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孰是孰非,一切交由心明眼亮的读者定夺!更重要的是,但愿读者,尤其是作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工作人员的读者引以为戒。”

        今天和今后,我国将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引进来”;我国带头建设“一带一路”,将和多国企业合作。要搞好走出去、引进来,搞好诸多与外资外企合作,需要经验,需要掌握规律,防止出错,防止亏损,做到互利共赢。因此,读读《陈九霖自述——新加坡陷阱的回望与反思》,很有好处。对于增长经济学知识,也有好处。至于如何做人,如何开路与担当,如何对待成败,如何逆袭奋进,该书也提供了益人心智的借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