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7月15日 星期三

    继承与发扬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立足其“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的课程论思想,融合中西,推陈出新。

    “活教育”:源自文化传统的幼教新课程

    沈立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7月15日   16 版)

        “幼儿园‘活教育’课程”系列之《“活教育”中的食育》,周念丽/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第一版,45.00元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周念丽教授是一位海归学者,留学东洋,访学西洋,但是她并没有执着于裴斯泰洛齐、蒙台梭利、加德纳与福泽谕吉等外国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而是致力于继承与发扬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立足其“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的课程论思想,融合中西,推陈出新,独创了自成体系的当代幼儿园“活教育”课程。

        这套课程的第一批成果就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活教育’课程丛书”,本文则以其中的《“活教育”中的食育》作为重点来进行评述。

        最早把食育引进到中国的是李泽华医生,早在2002年她就撰写了《日本的儿童“食育”》,文章介绍了日本健康教育专家正木健雄的观点——在育儿学中,除德育、智育与体育外,还应进行“食育”,因其具有促进儿童心身健康发育的超常作用。正木健雄还解释了食育的概念:所谓“食育”,就是从幼儿期起,给予食品及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象力和人生观培养上。同时他强调这种颇为有趣的“食育”深受儿童喜爱,在日本的家庭和幼教机构中得以迅速推广。

        2002年之后,很多中国专家例如中国农业大学的李里特、新华社的施宝华、中国科学院的侯鹏与河南省实验幼儿园的张秋萍等,都先后开始关注与研究食育,极大推动了食育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但是食育始终缺乏本土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的支撑和指导。

        周念丽不仅是儿童心理与儿童教育领域的专家,还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研究者与追随者,她把陈鹤琴“活教育”理念与食育相结合,从根本上解决了食育在中国生根、开花与结果的所必备的土壤问题。

        民以食为天,当然孩子也是“以食为天”,但是饮食非儿童教育的目标,儿童教育之目标是为了培养人才,但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陈鹤琴早就明确提出了活教育的目的是为“培养一个人,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现代中国人”。这难道不就是中国的食育目标吗?此外,陈鹤琴提出的十七条教学原则,学习的四个步骤,“五指活动”计划,活教育的十个特点,训育的十三条基本原则,以及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从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等活教育思想,正好可以用作食育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在多年从事食育实践与研究中,我们发现虽然食育具有横跨众多学科的特点,但是独木难成林,食育并不能涵盖幼儿园所有的课程。如何建立与食育配套的其他课程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但是周念丽则做了很好的尝试,创造性地构建了一个与食育共生的课程体系。

        在这套课程体系中,首先有奠定儿童核心价值观的课程《“活教育”中的致善教育》,以“止于至善”作为贯穿人生的中轴,让孩子在积极情绪体验中感知与发现自己,纳悦自己,形成积极正向的“天人”关系与人际关系,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

        文以载道,文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与钥匙,而甲骨文又是中国文字与中国文化之源,《好玩的甲骨文》这门课程通过图画与游戏,让孩子对中国文化进行寻根溯源的了解。此外,《“活教育”中的托育》《“活教育”中的“三生”教育》《“活教育”中的民族文化教育》以及《“活教育”中的山西文化之旅》与《“活教育”中的食育》一起构成了一个既有共同教育理念而又呈现丰富内容的课程整体。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天地人”被称为三才,“天”即天时,“地”即地域空间,“人”即人文。《“活教育”中的食育》的结构与内容刚好分成三大部分:第一为渗透五大领域的食育;第二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食育;第三是舌尖上的中国食育,介绍南北方的代表性饮食。从事教育肯定是以人为本,因此周念丽把人文放在第一,然后顺应天时,注重地理,构建了基于天地人三才的三元食育课程内容。

        教育部于2012年10月正式在全国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与艺术这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对幼儿园阶段的儿童行为与教学目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从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成为中国幼儿园教育的指导性文件。食育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进行结合,让食育与幼儿园日常教学实现了自然的衔接。

        食在当季,春夏与秋冬四季刚好对应一学年的两个学期,再细化到二十四节气则可以让幼儿园食育教学按照节气的自然节律顺序而行。食在当地,自古以来中国的气候、地理与人口,以秦岭为界分为北方与南方,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食为主,食育因此在地域上也分为南北两大系列。这套基于“天地人”的食育课程采用了十分接地气、合国情的本土化设计,是一项完全脱离了日本食育限制的教育创新。

        本书包含了十分丰富的食育教学内容。周念丽按照幼儿园日常工作的程序——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与教学延伸四个维度来设计所有食育主题活动,结合她自己在幼儿园的食育实践,配以多张彩色照片与图表,图文并茂,能够让每个读者感到条理清晰,明白易行。

        在每个食育活动最后,周念丽还十分贴心地增加了“家庭亲子活动”板块,按照“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内容与注意事项”把每个食育活动计划延展到家庭,让家长可以在家里与孩子们一起组织与实施幼儿园的食育活动,通过“家园合作”把食育延续到家庭,从而以学校食育带动家庭食育。因此,本书不仅可以成为幼儿园老师的食育教参,也可以成为开展家庭食育的家长用书。

        中国是一个人口达14亿的大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国,也是一个经济与军事强国,但是在中国的幼儿园,却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大幅标语:“引进以色列的国际思维课程,让您的孩子像犹太人一样思考。”其实这并非特例,而是中国学前教育界崇洋西化,忽视中国文化与中国特色的普遍现象的写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就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

        显然,在陈鹤琴“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由周念丽教授建立的食育课程,无疑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课程提供了一个值得推广的样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