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青人文绘本”系列包括《旗鱼王》《小旗手》《追风者:马踏飞燕传说》和《拐杖狗》四册,这些讲述地道中国故事的原创绘本具有直抵人心的艺术魅力,既大气磅礴又温暖细腻。同时,每个故事又以各自极具震撼力的表现方式,展现着浑厚的生命温情。
人与鱼、孩子与母亲、奴隶与烈马、老人与狗,李如青善于在独特的人物关系中去表现那些宏大而普遍的主题:《旗鱼王》是对人与自然之关系的现代反思;《小旗手》是超越普通亲子之情的大爱;《追风者:马踏飞燕传说》是通过两个孤独灵魂的相遇、相离,展现出生命的独特存在形式;《拐杖狗》则诉说着老人与狗之间无言的至情至义。
《旗鱼王》讲述祖孙两人与旗鱼之间的故事,从追捕到放手,狩猎者变成了守护者,体现出对人与自然之关系的反思。这种反思,必然是建立在对现代文明自省的基础上的。日益发达的现代科技有时也成为满足贪欲的手段,传统生活方式的式微与坚守既体现着灵魂的高贵,又散发着挽歌般的悲凉气息。故事的前半部分可谓是《老人与海》的当代绘本版:惊涛骇浪中的渔船、手持镖枪挺立在镖鱼台的少年、机灵彪悍的旗鱼王,二者在反复对决的惊险刺激中彰显着勇士精神的悲壮。然而,故事最终还是转变成了“少年与海”的新故事:水底不期而遇的小旗鱼让黑仔感受到了生命的无穷喜悦,并恍悟了旗鱼王不断挑衅的缘由。破败的渔船返航了,将希望与祝福留给了海洋。人与鱼之间超越了征服与被征服的胜败关系,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悲悯情怀才是真正的“王者”风范。
《小旗手》是残酷战争中一个叫小土豆的男孩和妈妈之间的故事。放牧的小土豆在面对军队时,想到的只是可以用龙纹大旗给妈妈做衣裳,在他被抓去当兵、兵败、回家,以及误打误撞地赢得胜利的过程中,这个微小却执着的心愿始终是贯穿故事的一条情感线。同时,妈妈的围巾也成为小土豆在孤单、疲惫、恐惧中的安慰与希望。旗子与围巾成为颇具象征意味的两个意象,在沉重的战争故事中起到了以轻驭重、举重若轻的艺术效果。又因为作者选取了孩子的视角,仿佛从宏大的战争背景上撕开了一道缝隙,阳光与温暖得以穿透沉重的黑色之幕,照亮了故事里的小小世界。最后,小土豆归来,与妈妈紧紧相拥:
“妈妈,我带了好多布回来。”“你比这些布珍贵几百倍!”“可是妈妈的围巾被角骑兵拿走了……”
“你回来就好!”
围巾的缺憾恰恰给故事创造了展现母子深情的艺术空间,围巾对小土豆来说珍若生命,遗憾、难过里隐含着他对妈妈的深爱,妈妈的态度里亦蕴藏着对儿子的疼惜,这比小土豆从敌兵那里追回围巾这种圆满结局更有表现力,也更具真实感。然而,故事还不止于此,结尾写道:
“他们一起默默祝福,愿围巾可以让那些陌生的角骑兵得到妈妈一样的温暖。”
未追回的围巾再次将主题与情感升华到更高的境界,它以一种广阔的世间大爱,超越了战争的敌我,也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亲子之爱。
《追风者:马踏飞燕传说》通过非凡的想象力,将东汉时期的青铜艺术品《马踏飞燕》变成了一个“无关勇武,但却浪漫动人的美丽传说”,赋予了这件经典艺术品以全新的生命。一匹桀骜不驯的烈马,一个不愿成为战士的奴隶,两个孤独的灵魂在残酷而寂寞的军队中相遇,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赛马节让黑木赢得了尊严、荣耀、黄金和自由,可他只想带着黑风回到故乡“尽情地奔驰,忘情地追风”。然而,将军并没有成全他的愿望。断狼崖前的别离与不舍,那最壮丽的凌空一跃,凝结成了万古时空中的永恒。那种抛却世间一切牵绊,只想回到故乡草原“追风”的生命理想,那恣意洒脱、畅快淋漓的生命状态,无不诉说着天地间宿命般的孤独,以及对自由的执着渴望,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悲壮与极致的美。而人与马之间的惺惺相惜,又令我们感受到无限的温情。
《拐杖狗》是一本无字绘本,以图画的形式讲述了一只被遗落又被收养的狗,与一位老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当老人突然病发晕倒,被救护车带走后,狗便叼着主人遗落的拐杖,开始了漫长的追寻之旅。跨越山山水水,跑过春夏秋冬,度过饥寒险恶,它的口中始终叼着那根拐杖,即使拐杖在一系列的险境中折断、破损,也依然不肯放下。那半截断损的拐杖,与身形消瘦、憔悴不堪的狗的身影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更为触动人心的画面,也象征着拐杖狗与老人之间不离不弃的深情。恰恰因为无字,画面中一系列的动作、表情、场景,将拐杖狗的深情大义展示得淋漓尽致,蕴含着更多大音希声般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况味。作者还以大量的连图、分割的小图呈现丰富的情节,并迅速推进故事,同时又以间或的整页图或跨页图来凸显重要情节和细节,并且从更高的视角对这几种图再度“构图”,显示出对叙事节奏游刃有余的把握,以及运用图画表情达意的叙事能力。
思想的深刻、形象的丰满、情感的内敛,以及图画的强大叙事功能,共同成就了这套优秀的原创人文绘本。故事中充溢着与自然、文明、历史、文化、生命等宏大主题息息相关的色彩、声响与味道。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具有文脉的真正的艺术品,是为儿童书写的“大文学”。